时间: 2025-04-30 16:4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3:40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
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醉酒之后又有什么妨碍呢?不清醒的时候又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呢?
糟腌这两个字的功名与历史,浑浑噩噩地浑浑噩噩,千古的兴亡都在此中,
而那些埋藏在曲调中的万丈志向,不被世人所理解,大家都笑屈原的志向不遂,
可知懂得我的人却都在说陶潜是个好人。
白朴,元代杂剧作家及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此诗作于白朴的个人境遇与当时社会背景交织的时代,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与理想选择的思索,表现出对屈原与陶渊明两位诗人的不同理解。
这首《寄生草·饮》通过对饮酒后的沉醉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即以“长醉”引入,强调酒精的麻醉感,似乎在否定清醒思考的必要性。接着,诗人通过“糟腌”二字,将历史与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暗示着个人的志向与名利的无常。屈原与陶潜的比较,正是诗人对自我定位的反思:在世人眼中,屈原的高洁与陶潜的隐逸都是值得尊敬的,但诗人更倾向于陶潜的淡泊名利,强调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最终,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理想的执着与无奈,表现出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孤独。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饮酒的状态反思个人价值,表现出对世俗的无奈与对自由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屈原”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糟腌”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诗人更倾向于哪位诗人的生活态度?
与白朴的《寄生草·饮》相比,陶渊明的《饮酒》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拒绝,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理想化;而白朴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