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即事

《即事》

时间: 2025-05-04 02:14:52

诗句

野寺山家两寂然,小窗下有白头禅。

微风不动炉烟直,永日方中树影圆。

隐几读书长竟夕,闭门觅句可忘年。

幸无驷马高车客,触忤幽人到眼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4:52

原文展示:

野寺山家两寂然,小窗下有白头禅。微风不动炉烟直,永日方中树影圆。隐几读书长竟夕,闭门觅句可忘年。幸无驷马高车客,触忤幽人到眼边。

白话文翻译:

在荒野的寺庙和山间的家中,两者都显得非常寂静。在小窗下,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禅师。微风不吹,炉烟直直上升,太阳长时间挂在天空,树影圆圆地映在地上。我靠着几案读书,整夜不眠,闭门创作诗句,时间仿佛可以忘记。幸运的是,没有那些乘坐华丽马车的贵客来打扰,只有那些幽静的人偶尔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注释:

  • 野寺:指荒野中的寺庙。
  • 山家:山间的居所。
  • 寂然:非常安静。
  • 白头禅:指年老的禅师。
  • 微风不动:微风静止。
  • 炉烟直:炉中的烟直直上升。
  • 永日方中:太阳长时间挂在天空。
  • 隐几:靠着几案。
  • 长竟夕:整夜不眠。
  • 闭门觅句:闭门创作诗句。
  • 幸无驷马高车客:幸运的是没有乘坐华丽马车的贵客。
  • 触忤幽人:幽静的人偶尔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野中的宁静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安详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山野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远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境。诗中“野寺山家两寂然”一句,即刻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的宁静画面。“微风不动炉烟直”与“永日方中树影圆”两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精确观察,传达出时间的静止和自然的和谐。“隐几读书长竟夕,闭门觅句可忘年”则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时间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审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寺山家两寂然”:描绘了荒野中的寺庙和山间的居所都非常安静。
  2. “小窗下有白头禅”:小窗下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禅师,增添了诗中的禅意。
  3. “微风不动炉烟直”:微风静止,炉中的烟直直上升,形象地描绘了宁静的氛围。
  4. “永日方中树影圆”:太阳长时间挂在天空,树影圆圆地映在地上,传达出时间的静止感。
  5. “隐几读书长竟夕”:作者靠着几案读书,整夜不眠,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
  6. “闭门觅句可忘年”:闭门创作诗句,时间仿佛可以忘记,体现了对创作的投入。
  7. “幸无驷马高车客”:幸运的是没有乘坐华丽马车的贵客来打扰,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8. “触忤幽人到眼边”:幽静的人偶尔出现在视线中,增添了诗中的隐逸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微风不动炉烟直,永日方中树影圆”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美感。
  • 拟人:如“永日方中树影圆”中的“方中”赋予太阳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远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传达了对宁静安详生活的满足和对学问、创作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野寺、山家:象征远离尘嚣的宁静居所。
  • 白头禅:象征智慧和宁静。
  • 微风、炉烟:象征宁静的氛围。
  • 永日、树影:象征时间的静止和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微风不动炉烟直”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微风静止,炉中的烟直直上升。 B. 微风轻拂,炉中的烟飘散。 C. 微风猛烈,炉中的烟四散。 D. 微风微弱,炉中的烟摇曳。 答案:A

  2. 诗中“隐几读书长竟夕”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学问的热爱。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创作的投入。 答案:B

  3. 诗中“幸无驷马高车客”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对贵客的欢迎。 B. 对贵客的厌恶。 C. 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D. 对世俗纷扰的远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远离。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几的《即事》: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的宁静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而曾几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对学问、创作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人的详细介绍和作品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披僊阁上酴醾二首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夏月频雨 立春日舟前细雨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青毡堂 虎川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诚斋步月二首 和丘宗卿赠长句之韵 雾中见云山依约不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之旁的字 第二次握手 口是心苗 五胜 磕头撞脑 玩偶之家 斧钺汤镬 秃宝盖的字 耳房 樵苏后爨 湘竹 涉水登山 门字框的字 夕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