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秋战国门。子贡

《春秋战国门。子贡》

时间: 2025-05-02 09:35:31

诗句

救鲁亡吴事可伤,谁令利口说田常。

吴亡必定由端木,鲁亦宜其运不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5:31

原文展示

救鲁亡吴事可伤,谁令利口说田常。
吴亡必定由端木,鲁亦宜其运不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鲁国和吴国命运的感慨。拯救鲁国和消灭吴国的事情令人痛心,谁又能凭借口才来指责田常呢?吴国的灭亡必定与端木有关,鲁国的命运也注定不会长久。

注释

  • 救鲁:指帮助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 亡吴:指灭亡吴国,吴国是鲁国的敌国。
  • 田常:田常是鲁国的一个重要人物,诗中提到他可能是在指责其言辞。
  • 端木:指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善于辩论,诗中暗指他在吴国灭亡中的角色。
  • 运不长:指鲁国的命运不久于此,预示着鲁国的衰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围绕历史和哲理,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时值国家动荡,诗人以历史为鉴,借古喻今,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鲁国与吴国命运的讨论,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提到“救鲁亡吴事可伤”,直接表达了对历史上鲁国与吴国纷争的痛心。鲁国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其衰亡令人感慨,而吴国的灭亡则反映了权力更替的残酷。接着提到“谁令利口说田常”,则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暗指言辞的巧妙可能带来误导和伤害。最后一句“鲁亦宜其运不长”则是对鲁国未来命运的预言,充满了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追忆,更是对政治与历史循环的深刻思考,表达出一种对国家和社会命运的忧虑。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救鲁亡吴事可伤:说明鲁国的衰亡和吴国的灭亡都是可悲的事件。
  • 谁令利口说田常:质疑那些口才出众却不负责任的人,侧面体现出对政治家言辞的批判。
  • 吴亡必定由端木:指出端木赐在吴国灭亡中的重要作用,暗示历史的复杂性。
  • 鲁亦宜其运不长:预示鲁国的命运也将不久,体现出历史的无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鲁国与吴国的对立,强化了历史的悲剧感。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了对政治现状的不满。
  • 暗示:对端木赐的暗示不仅仅是个体,更是对历史命运的反思。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鲁国和吴国的命运探讨权力、历史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历史的循环和无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鲁国:象征着儒家文化和传统。
  • 吴国:象征着权力的斗争和变迁。
  • 田常:代表着政治言辞与责任的关系。
  • 端木:象征着智慧与辩论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田常”是指哪个国家的政治人物?

    • A. 吴国
    • B. 鲁国
    • C. 齐国
    • D. 楚国
  2. “吴亡必定由端木”中“端木”指的是谁?

    • A. 孔子
    • B. 子贡
    • C. 田常
    • D. 孙子
  3. 诗中对鲁国和吴国的命运有什么样的态度?

    • A. 愉快
    • B. 中立
    • C. 悲伤
    • D. 赞美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与屈原的《离骚》相比,周昙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历史命运的反思,而《离骚》则更多表达个人的悲愤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小金山和东坡韵 云台庵 游小金山 赠澹归禅师 秋日游圭峰 笈甫藏有袁候台瓦研属作长歌纪之 造墨歌 和子年八兄读唐书感事 其四 和子年八兄读唐书感事 其三 和子年八兄读唐书感事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妖 贻开头的成语 包含麻的成语 鼎力相助 不遗尺寸 嘴尖牙利 赦事诛意 厄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浓郁葱茏 鲕鲲 斗字旁的字 弓弩院 服田力穑 卜字旁的字 包含绌的词语有哪些 肆芳 小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