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5:42
耕牛吃尽大田荒,
二两黄金籴斗粮。
御粥又闻无麴屑,
不降胡虏奈饥肠。
全诗翻译:
耕牛吃光了广袤的田地,
只用两两黄金才能买到一斗粮食。
连皇帝的粥都闻不到一丝麴屑,
在胡人侵扰下,肚子却忍受着饥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胡虏”指的是历史上对北方民族的泛称,尤其是指在五胡乱华时期的各个游牧部落。诗中表现出社会动荡、饥荒和人民疾苦的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清新的诗风为人称道。其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充满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创作背景:
《晋门。愍帝》创作于唐朝末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饥荒和外敌入侵的情景,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以耕牛和黄金作为起始,首先描绘了田地的荒芜和粮食的短缺,表达了饥荒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境。接着,诗人通过“二两黄金籴斗粮”这一形象,突显了粮食的稀缺和昂贵,反映出物价飞涨、民众生活艰难的现实情景。
接下来的“御粥又闻无麴屑”则传达出对皇权的讽刺和失望,连皇帝的粥都无米可做,表明了即使在权力中心,饥荒的严重性也无处不在。最后一句“不降胡虏奈饥肠”,更是将个人的饥饿感与国家的危机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出诗人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揭示了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痛苦和困扰,体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二两黄金籴斗粮”的意思是什么?
A. 粮食便宜
B. 粮食昂贵
C. 粮食丰富
D. 粮食无用
答案:B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A. 耕牛与黄金
B. 皇帝的粥
C. 胡虏的侵扰
D. 以上皆是
答案:D
诗中提到的“御粥”象征什么?
A. 普通百姓的生活
B. 皇帝的奢华饮食
C. 战争的残酷
D. 粮食的短缺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周昙的《晋门。愍帝》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展现了战乱时期的苦难,但周昙更侧重于对饥荒的直接描绘,而杜甫则通过自然的描写反映内心的忧虑。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