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远游十首

《远游十首》

时间: 2025-04-30 15:21:26

诗句

生死一大梦,梦觉谁当分。

梦中既不了,虽觉何足云。

天光发吾宇,澹然无朝曛。

至乐不外假,至贵斯无文。

求仙与学佛,举世徒纷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1:26

远游十首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原文展示:

生死一大梦,梦觉谁当分。
梦中既不了,虽觉何足云。
天光发吾宇,澹然无朝曛。
至乐不外假,至贵斯无文。
求仙与学佛,举世徒纷纷。


白话文翻译:

生与死就像一场大梦,梦醒之后谁来分辨?
梦中既然无法了解,醒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天光照耀着我的宇宙,淡然无朝夕的变化。
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在的东西,真正的珍贵无须用文字来表达。
求仙与学佛的人,世间的人们都在忙乱追逐。


注释:

  • 生死一大梦: 生与死就像一场大梦,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 梦觉: 醒来,意识到。
  • 至乐不外假: 最高的快乐不过是虚幻的。
  • 求仙与学佛: 追求长生不老和修行的佛教信仰。

典故解析:
“求仙与学佛”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对长生不死和宗教修行的普遍追求。历史上,许多文人对此有深刻的探讨,体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字子明,号元吉,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多游历,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中体现了对生死与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心灵自由及精神追求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的意象开篇,生死如梦的比喻让人对生命的无常有了更深的思考。诗人在梦中与觉醒之间徘徊,表现出对现实的困惑。接着,诗人通过“天光发吾宇”,描绘了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似乎在提醒人们要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最后两句则揭示了社会中普遍的追求和纷扰,讽刺了人们对外在事物的追逐,暗示真正的快乐与价值在于内心的觉悟与平和。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比与反思,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生死一大梦: 生命的存在如同一场梦,梦的虚幻与现实交织。
    • 梦觉谁当分: 醒来后又能分辨什么呢?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怀疑。
    • 天光发吾宇: 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光辉与内心的清明。
    • 澹然无朝曛: 内心的平静与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 至乐不外假: 真正的快乐是虚幻的,不在于外物。
    • 至贵斯无文: 珍贵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
    • 求仙与学佛: 反映了对超脱与解脱的追求,表现出世人的纷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死比作大梦,形象生动。
    • 对比: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增强了哲理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生死、快乐与人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以及对内心宁静与真实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 代表生命的虚幻与无常。
  • 天光: 象征觉悟与内心的明亮。
  • 至乐与至贵: 反映人们对快乐与价值的不同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生死一大梦”中的“大梦”主要指什么?

    • A. 生命的虚幻
    • B. 真实的生活
    • C. 梦的美好
  2. 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 A. 外在的物质
    • B. 内心的觉悟
    • C. 人际关系
  3. “求仙与学佛”反映了什么现象?

    • A. 社会的安宁
    • B. 人们的追求与纷扰
    • C. 自然的和谐美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涉及生死与乐趣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韩元吉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但韩元吉更多地反映了对社会纷扰的深刻批判,陶渊明则更偏向于隐逸与归隐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澳门送秋,携谷儿登新园 渔家傲 其一 丁丑重九日猎边外龙安山次先贤范希文词 渔家傲 新秋 渔家傲 记得 渔家傲 赠友人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望钱塘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双人旁的字 风寒暑湿 燔书坑儒 鼓字旁的字 日益月滋 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优柔魇饫 心服情愿 父字头的字 魂飘魄散 虚明 豆字旁的字 包含依的成语 鹓墀 开萌 插架万轴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