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6:30
开元寺外水云宽。竹檀栾,岸巑岏。晴翠飞来,湿透几曾乾。碧碧黄黄都滴向,篱落外,远林摊。茅堂恰对此中安。荻花滩,菊花阑。长昼携僧,同注马蹄篇。忽见荒城苍铁色,百战后,箭成瘢。
开元寺外水面宽广,云朵在空中悠然飘荡。岸边的竹木和栾树,矗立得高耸峻拔。晴天的翠绿色映照而来,湿润的空气曾几度干燥。碧绿与黄色的雨滴都落在篱笆外,远处的树林也被淋湿。茅草屋正好在此刻显得安静。从芦苇花繁盛的滩涂到菊花盛开的栏杆,长长的白昼里和僧侣一同吟诵马蹄的篇章。忽然看到那荒凉的城池,呈现出苍铁的颜色,经历百战后,箭矢留下了伤痕。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0-1680),字仲明,号澹庵,清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官场,其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其诗风受到李白的影响,常以自然景色和社会现实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反映出战争带来的荒凉与痛苦,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此诗以开元寺外的水云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与凉意,透过自然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反思。开头的“水云宽”营造出一种开阔的空间感,展现了自然的丰盈与舒展。接着,通过对竹、檀、栾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美,尤其是“晴翠飞来”一句,生动地描绘出秋日清新的气息。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突显出一种对战争的反思与哀伤。“忽见荒城苍铁色,百战后,箭成瘢。”这一转折,令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悲惨与无奈,诗人从自然的美好走向了人间的苦痛,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照,让读者在宁静与动荡之间感受到深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切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开元寺”位于哪个地区?
诗中“忽见荒城苍铁色”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