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0:23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作者: 苏轼 〔宋代〕
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
勿语贵公子,従渠醉膻腥。
我曾在田间,享受着寒疱中美味的烹饪。
常常用着折脚的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后失去了这种味道,想起来就像隔了一个生命。
谁知道南岳的老者,调制出了东坡羹。
汤中有芦菔的根,仍然含着清晨的露水。
不要告诉那些贵公子们,他们只懂得醉于膻腥之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才华横溢而被称为“苏东坡”。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曾因政治原因遭贬,但依然保持乐观,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他在南方的生活经历,让他对简单的乡村生活和美食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诗中通过对食物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往昔与现实的感怀。
苏轼的这首《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既是对美味的追忆,也是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寒疱”和“蔓菁”的描绘,勾勒出一种简单而质朴的乡村生活。开篇即表现出对美食的珍惜,那是他在田间的朴素生活,带着浓厚的乡愁与自然气息。接下来的“中年失此味”,则流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的“勿语贵公子”,更是对上层社会追求奢华、忽视自然的讽刺,表达了苏轼对真挚、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生活的拒绝。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又富有韵味,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文人情怀和对食物的独特理解。通过这些简单的食材,传达出更深层的生活哲学与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
诗人回忆过去在田间的生活,寒疱中的美味让他充满怀念。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描述他用简陋的器具,自己烹饪这些野菜,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享受。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对比现在的生活,失去了这种简单的美味,感叹似乎隔了一个生命。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提到南岳的老者调制的东坡羹,暗示新的美味与旧时的生活。
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
描述羹中有新鲜的萝卜,早晨的露水增添了清新的气息。
勿语贵公子,従渠醉膻腥。
最后提醒不必告诉那些追求奢华的贵公子,他们只懂得醉于腥膻之味,与清新的生活无缘。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质朴生活的怀念和对浮华生活的不屑,体现了苏轼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东坡羹”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寒疱”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