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0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06:33
挂户看蒲剑,烘衣杂艾香。
旧家风俗未全忘。
更喜丝缠五色烂生光。
忧患从端策,贤愚尽括囊。
儿童涂额弄娇黄。
那识灵均去后几端阳。
在门前挂着蒲剑,烘干衣服的同时夹杂着艾草的香气。
旧时的风俗虽然未能完全忘却。
更喜爱五色丝线缠绕,绚丽的光彩在阳光下闪耀。
忧虑与困扰常常萦绕在心头,聪明和愚笨都被我一一收纳。
小孩们在额头上涂抹着娇艳的黄色。
他们又怎能知道灵均离去后,端阳节已经过去几度了呢?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时期,因其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常常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思考。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前后,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怀念,以及对生活中忧虑的思考。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珍视和对现代生活的感慨。开头以“挂户看蒲剑”引入,蒲剑不仅是节令中的吉祥物,更象征着对邪祟的驱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烘衣杂艾香”,将传统的节日元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的中段提到了“旧家风俗未全忘”,说明尽管时代在变化,传统文化依然在心底占有一席之地。更进一步,诗人表达了对五色丝线的喜爱,象征着端午节的繁荣与生机。
在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小儿童的描写,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然而,儿童的无知又提醒着读者,岁月流逝,传统的意义在新的时代中可能逐渐模糊。整首诗在描绘节日氛围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形成了一种悲喜交织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种种细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现代生活的忧虑,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儿童涂额弄娇黄”中的“娇黄”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蒲剑”主要用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