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6:00
闲云舒卷无声画,
醉石敲推一色棋。
试问挂瓢栖碧洞,
何如襆被卧彤闱。
梦中芳草还成路,
别后黄花又是时。
羞杀今年堂上燕,
片心寄与雁南飞。
闲云在空中舒展和卷起,仿佛无声的画作;
醉了的石头敲打着棋子,推着一色的棋局。
我试问那挂着瓢的栖息于碧洞里的人,
与我在温暖的红墙里卧躺,哪个更好呢?
梦中那芳草仍然成了我的归路,
别后那黄花又到了时节。
今年的燕子在堂上飞来飞去,我感到羞愧,
我那片深情寄托给了南飞的雁。
本诗提及的“挂瓢栖碧洞”出自隐士生活的理想,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黄花”暗合了“离别”的主题,菊花在古代常与别离相联系,尤其在秋天,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文天祥(1236-1283),字子华,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国家沦陷时坚持抗元,最终被俘而殉国,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忠臣形象。
《翰林权直罢归和朱约山韵》写于文天祥晚年,正值国家危难之际。诗中流露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闲云、醉石、碧洞、彤闱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处境的思考。诗人以闲云缓慢的舒卷,暗喻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世俗繁华和喧嚣的无奈与逃避。醉石与棋局的结合,既表现了生活的乐趣,也反映了内心的沉醉与迷惘。
而“试问挂瓢栖碧洞”则引导读者思考隐士的生活与繁华世界的区别,展现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此后,通过“梦中芳草还成路”的描绘,诗人将现实与梦境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心中不灭的希望与追求。
最后一联中,燕子与雁的对比,传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深情厚谊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出文天祥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与繁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情感寄托的深思。表现了文天祥作为爱国者的复杂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由的渴求,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中“闲云”象征什么?
A. 繁华
B. 自由
C. 伤感
D. 忧愁
“梦中芳草”代表什么?
A. 失去的希望
B. 归路和希望
C. 离别
D. 现实的困境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愁苦
C. 忧伤与思念
D. 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