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1:40
高楼结蜃桥垂虹,人间梦幻色即空。
何劳愚智徒相攻,无异蛮触战蜗虫。
先生学道尤温恭,皎然明月来窗栊。
幅巾宛有林下风,身虽隐约声如镛。
何人为写冰雪容,几若山立凝神锋。
长松诘曲盘虯龙,朱藤缓步行松中。
治世乃有商山翁,青鞋不踏京尘红。
宦游已悟禽入笼,谁能薄禄仰釜钟。
百年驹隙成匆匆,一廛可老荆谿东。
高楼上架起蜃气楼,横跨彩虹,仿佛人间的梦幻色彩都变得虚无。何必要愚笨与聪明的人相互争斗呢?这就像蛮族与蜗牛的争斗,没有意义。老师学习道理,态度和蔼温和,皎洁的明月透过窗棂洒入室内。头巾似乎带有森林中的清风,虽身影隐约,声音却如钟鸣。谁能描绘那冰雪般的容颜,几乎像山一样凝聚着精神的锋芒。高耸的松树弯曲如龙,红色的藤蔓缓缓走在松林中。在治世的时代,才有商山的老翁,青鞋不曾踩上京城的尘埃。经历过宦海浮沉,才懂得鸟儿入笼的道理,谁能低头仰望那锅中的钟响。百年如同瞬息之间,一家小店也能在荆溪东边老去。
作者介绍:蔡戡,生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道学的追求而著称。其作品常常展现出对世俗的超然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隐喻。
《题端约喜神诗》展现了蔡戡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高楼蜃桥的描绘,引出人间的梦幻与虚无,表达了对世俗争斗的反感与批判。诗人通过描写老师的温恭与皎洁的明月,表现出对道德理想和高尚品德的向往。诗中的意象如“长松”、“朱藤”等,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象征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从对世俗的反思逐渐转向对理想和自然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世俗纷争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精神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蜃桥”象征什么?
诗人对无谓争斗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蔡戡的《题端约喜神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在描绘自然与理想生活,但蔡戡更注重对世俗的批判,而王维则表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