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7:36
挽胡通判
作者: 蔡戡 〔宋代〕
胡公家学本中庸,
挺挺云来有祖风。
但得年皆余八十,
何妨位不至三公。
方期束帛迎申老,
忽举空衣葬葛洪。
江左只今推甲族,
庆源衮衮自无穷。
胡公的家学根基在于中庸,
他身姿挺拔,如同云彩飘来,承袭了家族的风范。
活到八十岁,已经算是长寿,
即使没有达到三公的高位又有什么关系?
本来期望能包裹着绸缎迎接申老的到来,
却突然举起空衣为葛洪举行葬礼。
如今江左的士族推举着甲族,
庆源的子孙一代代绵延不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蔡戡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悼念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是蔡戡为胡通判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胡公的哀悼与追思,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老年和生死的思考。
此诗通过对胡通判一生的回顾,展现了儒家对中庸、长寿和士人地位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家学本中庸”点出胡公的为人,表现出他内心的稳重和从容。接着用“挺挺云来”描绘了胡公的形象,象征着其卓然不群的风范。诗中提到“但得年皆余八十”,强调胡公的长寿与成就,尽管没有达到三公的高位,这种谦虚的态度更显其品德。
而“方期束帛迎申老”,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却在“忽举空衣葬葛洪”的转折中,带出悲痛的情感,表现出生死无常的哲理。在最后两句中,提到江左士族推举甲族,强调了时代变化和家族繁衍的无尽,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个人的追思,又有对社会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胡通判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地位和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文化内涵,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诗词测试:
胡公的家学思想是什么?
A) 仁爱
B) 中庸
C) 道义
“忽举空衣葬葛洪”中的“空衣”指代什么?
A) 服装
B) 胡公的遗物
C) 葛洪
诗中提到的“江左”主要指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蔡戡的《挽胡通判》更侧重于个人的追思与文化传承,而杜甫则是对国家与家国情怀的表达。两者都展示了历史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但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