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献所知

《献所知》

时间: 2025-07-27 06:28:38

诗句

迹熟荀家见弟兄,九霄同与指前程。

吹嘘渐觉馨香出,

梦寐长疑羽翼生。

住僻骅骝皆识路,来频鹦鹉亦知名。

登龙不敢怀他愿,只望为霖致太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6:28:38

原文展示

迹熟荀家见弟兄,
九霄同与指前程。
吹嘘渐觉馨香出,
梦寐长疑羽翼生。
住僻骅骝皆识路,
来频鹦鹉亦知名。
登龙不敢怀他愿,
只望为霖致太平。

白话文翻译

我在荀家的家里见到了我的兄弟,
在高空中一起指引未来的道路。
渐渐地,吹嘘的气息中飘出芬芳,
在梦中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否长出了羽翼。
住在偏僻地方的骏马都认识路,
经常来访的鹦鹉也知道我的名声。
登上龙门时我不敢有其他的愿望,
只希望能为天降甘霖带来太平。

注释

字词注释

  • 迹熟:熟悉的样子。
  • 荀家:指荀子的家族,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 九霄:指高空,象征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 馨香:芳香,指良好的声誉或成果。
  • 梦寐:梦中,常用来形容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 骅骝:一种美丽的马,象征着出色的才能。
  • 鹦鹉:聪明的鸟,常用来寓意机智和名声。
  • 登龙:比喻登上高位或成功。
  • :甘霖,指丰沛的雨水,象征着平安与富饶。

典故解析

  • 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诗中提到荀家,暗示着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
  • 登龙:此典故源于古代传说,成功登上龙门便能变成龙,象征着成功与飞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活在唐朝盛世,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作品多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文化繁荣,诗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平安太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献所知》是一首充满理想与追求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与兄弟的相聚,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开篇提到的“迹熟荀家见弟兄”,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家族的联系,更暗示着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接下来的“九霄同与指前程”则进一步升华了理想的高度,象征着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指引。

“吹嘘渐觉馨香出,梦寐长疑羽翼生”描绘了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的成果与自我怀疑的心境,反映了人在追求理想时的矛盾与挣扎。而“住僻骅骝皆识路”一句,则隐喻了即使身处偏僻,才俊也能找到道路,表达了对才能的信心与希望。

最终,诗人以“登龙不敢怀他愿,只望为霖致太平”收尾,强调了对成功的渴望,但同时也不忘对社会安宁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是个人理想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和谐、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迹熟荀家见弟兄:在荀子的家中见到我的兄弟,强调了文化传承与亲情的联系。
  2. 九霄同与指前程:在高空中共同指引未来,寓意着理想的追求与伙伴的支持。
  3. 吹嘘渐觉馨香出:逐渐感受到成就的芬芳,暗示理想实现的希望在逐步显现。
  4. 梦寐长疑羽翼生:在梦中常常疑惑自己是否有能力飞翔,表现出对自我能力的怀疑。
  5. 住僻骅骝皆识路:即使在偏远之处,优秀的人才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6. 来频鹦鹉亦知名:常来拜访的鹦鹉也知道我的名声,反映出个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7. 登龙不敢怀他愿:登上龙门时不敢有其他愿望,强调了对成功的专注与坚定。
  8. 只望为霖致太平:希望能为社会带来甘霖与平安,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与社会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登龙”比喻成功,象征着理想的实现。
  • 拟人:如“鹦鹉亦知名”,将鹦鹉拟人化,突出个人的影响力。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展示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双重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强调了在追求理想时应保持的谦卑与对社会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荀家: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
  • 九霄: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骅骝:象征着优秀的才能与机遇。
  • 鹦鹉:象征着声名与影响力。
  • :象征着成功与飞跃。
  • :象征着安宁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荀家”是谁的家族?
    A. 孟子
    B. 荀子
    C. 庄子
    答案:B

  2. 诗人希望通过成功带来什么?
    A. 财富
    B. 名声
    C. 太平
    答案:C

  3. “九霄”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现实
    B. 未来的理想
    C. 过去的经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对人生豪情的追求,具有相似的理想主义色彩。

诗词对比
张蠙的《献所知》和王维的《送别》,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人际关系的珍视,但张蠙更注重社会责任与个人成就的结合,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一 病中作 凤凰台上忆吹箫 雨夜无寐 凤凰台上忆吹箫 感怀 凤凰台上忆吹箫 九日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初七日雨 凤凰台上忆吹箫 寄纤月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重阳前三日,月明如洗 凤凰台上忆吹箫 题《帝女花传奇》 凤凰台上忆吹箫 风雨连夕,对瓶中杏花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芒履 神工天巧 包含褥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摘句寻章 磊磊落落 迁善改过 工言 文字旁的字 同德协力 卜字旁的字 廉谨 枝开头的成语 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车字旁的字 市骨 臼字旁的字 包含硕的成语 弘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