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4:24
买地不肥实,其繁系耕凿。
良田少锄理,兰焦香亦薄。
勿以听者迷,故使宫徵错。
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
孜孜日求益,犹恐业未博。
况我性顽蒙,复不勤修学。
有如朝暮食,暂亏忧陨获。
若使无六经,贤愚何所托。
买地虽然不肥沃,但繁荣依靠耕作和开垦。
良田即使少锄理,兰花香气也会变淡。
不要因为听信他人的谬论,导致宫商的音调错乱。
谁说三岁的小孩,能清楚分辨善恶?
日日勤奋求学,仍然担心学业不广博。
更何况我天性愚笨,又不勤奋学习。
就像每天吃饭,暂时的损失也会带来忧虑和遗憾。
如果没有《六经》,聪明与愚蠢又能依靠什么呢?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以诗词清新、平易著称,尤其在律诗方面有较高成就。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哲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学习的渴望与对自身愚笨的自省,旨在警示后人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努力。
《励学》这首诗通过对土地的比喻,表现出知识和修学的重要性。开头两句形象地表明了没有耕作的土地不会肥沃,直接引出一个道理:知识的积累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兰花香气的淡薄描写,暗示了如果不认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也会变得微薄。
诗中提到的“宫徵错”,则是用音乐的和谐来比喻思想的混乱,警示人们要谨慎选择信息来源,避免误入歧途。对于年幼的孩子,诗人以此质疑他们是否真的能够判断是非,显然是在反映对知识深度的渴望。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学习状况的反思与自责,尤其是对“六经”的提及,强调了经典知识的重要性,若无经典作为指引,聪明与愚蠢将毫无依托。整首诗围绕学习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的鞭策,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说服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呼吁人们要勤奋努力,珍视知识,警惕外界的影响。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兰焦香亦薄”,意指什么?
诗中的“六经”指的是?
在诗中,作者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怎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