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4:12
原文展示:
削迹遁于诗。离黍空悲。冥冥弱羽怅差池。山色临川无恙在,魂魄何之。收泣向天涯。三复明夷。沧江瘦影拥支离。北望卢龙宁忍卖,周有遗黎。
白话文翻译:
削去痕迹隐匿于诗中,离别的黍米让我倍感悲伤。在幽暗的天际,脆弱的羽翼感到迷茫。山色依旧映照在河川之上,我的魂魄又要飞往何处呢?我收泣向着天涯,三度回首明夷的故乡。沧江边的瘦影显得支离破碎。北望卢龙,心中怎能忍心抛弃那里的百姓呢?
注释:
- 削迹:削去痕迹,隐匿。
- 黍:指黍米,古代一种粮食,象征故乡。
- 冥冥:幽暗,模糊不清。
- 弱羽:指脆弱的翅膀,象征无助和迷茫。
- 明夷:明夷是指周王朝灭亡后的幽暗时期。
- 沧江:指长江,通常用来象征大江大河。
- 卢龙:地名,位于今河北、北京一带,历史上曾是重要的防线。
- 遗黎:遗留的百姓,指在战乱中失去家园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元戴(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风格清新而不失沉重。
创作背景:
《浪淘沙·挽持庵》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故乡的追忆与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诗歌鉴赏:
《浪淘沙·挽持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悲伤与时代的苦痛结合起来。开篇的“削迹遁于诗”,即表达了诗人想要隐匿于文字中的心境。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离黍空悲”和“冥冥弱羽”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此时的山色与河川依旧安好,但诗人的魂魄却感到迷茫,显得格外孤独。
接下来的“收泣向天涯”,表现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最后的“北望卢龙宁忍卖,周有遗黎”,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悲剧结合,表达了对战乱中百姓命运的同情与痛心。
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与深切的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削迹遁于诗:隐匿于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逃避。
- 离黍空悲: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 冥冥弱羽怅差池:象征着脆弱与无助,内心的迷茫。
- 山色临川无恙在:虽然自然景色依旧,但内心的困惑依然存在。
- 魂魄何之:对未来方向的困惑与迷茫。
- 收泣向天涯:远行与思念的结合,表现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 三复明夷:回首往昔,表达对历史的反思。
- 沧江瘦影拥支离:描绘出孤独的景象,象征失落的故乡。
- 北望卢龙宁忍卖:对百姓命运的关心与不忍。
- 周有遗黎: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民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脆弱的羽翼,表达无助。
- 拟人:山色和河川似乎在安慰诗人,增加了情感层次。
- 对仗:如“收泣向天涯”和“三复明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削迹:象征对过往的抛弃与隐匿。
- 黍:代表故乡和对过往的追忆。
- 弱羽:象征脆弱和无助,反映诗人的内心挣扎。
- 山色、沧江:自然意象的运用,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对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削迹”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消失的痕迹
- B. 逃避现实
- C. 追忆往昔
- D. 迷茫
-
诗中提到的“明夷”指代的是哪个时期?
- A. 春秋时期
- B. 战国时期
- C. 周王朝灭亡后的幽暗时期
- D. 唐朝
-
“北望卢龙宁忍卖”的意思是?
- A. 向北方眺望
- B. 不忍心抛弃百姓
- C. 追逐财富
- D. 改变命运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对故乡的思念与《浪淘沙·挽持庵》中的故乡情感相似,但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元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