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4:11
雪夜独宿柏仙庵
晚雨纤纤变玉,小庵高卧有余清。
梦惊忽有穿窗片,夜静惟闻泻竹声。
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
天公用意真难会,又作春风烂漫晴。
夜晚的细雨轻轻地变成了洁白的玉石,我在小庵中高卧,感到一阵清凉。梦中惊醒,忽然听到窗外有雨滴穿窗而入,夜色静谧,只能听到竹子被风吹动的声音。稍微压制着冬天的温暖,让我觉得精神抖擞,秋天的干旱仿佛是为了耕作。天公的用意真是难以揣摩,竟然又让春风带来明媚的晴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具有豪放、清新、高远的风格,广泛涉猎多个文体。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心境趋向淡泊与超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的宁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开篇的“晚雨纤纤变玉”,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的清新气息,营造出一种温雅的夜晚氛围。接下来的“梦惊忽有穿窗片”,则突显了夜的寂静与诗人的敏感,仿佛在这片宁静中,任何细微的声响都能惊动他的梦境。
诗人通过“未濡秋旱若为耕”反映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思考,表现出对天公的无奈与感慨。天公的安排常常难以理解,正如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一样,充满了对命运的思索。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使整首诗不仅仅是景色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升华。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晚雨纤纤变玉”中的“纤纤”形容的是哪种状态? A. 粗糙 B. 细小 C. 稠密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柏仙庵”主要代表什么? A. 城市 B. 自然 C. 道教清净之地
苏轼的《雪夜独宿柏仙庵》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美,但苏轼更侧重于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展现自然的和谐美。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