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7:53
骑驴觅驴真可笑,以马喻马亦成痴。
一天月色为谁好,二老风流各自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骑着驴子寻找驴子的人真是可笑;用马来比喻马的人也同样是痴迷。一个明亮的月夜,这样的景色到底是为谁好呢?两个年长者的风流韵事,各自心知肚明。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北宋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时值他被贬黄州期间。诗中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反思。
这首诗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自我认同和价值的时候,常常陷入自我迷失的境地。前两句通过骑驴寻找驴的比喻,讽刺了那些过于执着于某种事物或状态的人。苏轼用“马”与“驴”作为象征,揭示了人们在理解和追求事物时的盲目和愚蠢。
后两句则转向对美好事物的思考。在月色如水的夜晚,苏轼提出了“为谁好”的问题,表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提到“二老风流”,则让人联想到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显示出苏轼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质疑人们在追求自我认同时的盲目与迷失,同时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骑驴觅驴”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二老风流”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轼的《和黄龙清老三首》更为内省,李白则更显豪放。两者都描绘了月色之美,但情感基调各具特色:李白的孤独与豪情,苏轼的反思与幽默,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