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6:11
昔在熙宁日,葭莩接贵游。
题诗奉先寺,横笛宝津楼。
天网恢中夏,宾筵禁列侯。
但闻刘子政,头白更清修。
在熙宁年间,葭莩(即水葱)与贵族交游。
我在奉先寺题诗,横笛声在宝津楼上回荡。
天网在夏日如同宽广,宾客的宴会禁止了列侯(王侯)。
只听到刘子政,白发更显得清修(高洁)。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诗风独特,语言清新,善于运用典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宗室公寿挽词二首》是黄庭坚为一位宗室公的寿宴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高洁人格的敬仰。诗中通过对昔日雅游的追忆和对宴会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黄庭坚的《宗室公寿挽词二首》体现了他对生命、友情和高洁人品的深刻思考。全诗以昔日的游乐场景开头,展示了作者与贵族的交游,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愉悦的氛围。随后,提到的“奉先寺”与“宝津楼”是文化氛围重的地方,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忆。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天网恢中夏”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宴会的禁令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悲凉。最后一句提到刘子政,表明即使白发苍苍,依旧保持着高洁的品德,传递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敬仰。
整首诗在风格上兼具典雅与深邃,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感悟,体现了黄庭坚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高洁人格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庭坚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横笛”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好生活
C. 音乐与情感
D. 哀悼
诗中“天网恢中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哀伤
C. 迷茫
D. 宁静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通过个人情感反映出社会现实,但黄庭坚的诗更侧重于对高洁人格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