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35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作者: 苏轼
文武固天纵,钦明又日新。
化民何止圣,妙物独称神。
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
巍巍本无象,刻画愧孤臣。
未易名尧德,何须数舜功。
小心仍致孝,余事及平戎。
典礼従周旧,官仪与汉隆。
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接统真千岁,膺期止一章。
周南稍留滞,宣室遂凄凉。
病马空嘶枥,枯葵已泫霜。
余生卧江海,归梦泣嵩邙。
这首诗表达了对神宗皇帝的悼念之情。诗人感叹皇帝文武双全,日益明智,治理百姓不仅在于圣明,真正的奇才才称得上是神灵。政务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三位圣王,所言的经典皆为六经之醇厚。巍峨的政绩本无可描绘,作为臣子的我感到惭愧。
不应轻易将他与尧的德行相提并论,也不需要多谈舜的功业。小心翼翼地尽孝,余下的事务都与镇压边疆有关。礼仪遵循周朝的旧制,官制也和汉朝的盛世相似。谁会想到,这一切本是没有刻意去做的,千古以来都是顺应着风气而来。
接续的王朝真有千年之久,承载的使命却仅止于一章。周南的诗歌稍显停滞,宣室的幽静渐显凄凉。病马在马厩中空嘶,枯萎的葵花已被霜打。余生将卧于江海,归梦中泣诉着对嵩山和邙山的思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其多才多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种形式。苏轼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作于神宗皇帝去世之际,苏轼以此诗表达对皇帝的悼念与敬仰。神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苏轼在诗中对其政治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取了古诗的韵律,字数匀称,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诗中初看似乎是对神宗皇帝的悼念,实际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的开头部分,通过对皇帝文武之才的称颂,展现了其治理国家的卓越能力,强调了皇帝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而后半部分则流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无奈与思索,借用古代圣王的名声来对比当代,表达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特别是最后几句,诗人通过“病马空嘶”和“余生卧江海”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对逝去时代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哲理,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神宗皇帝的悼念与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辉煌的惋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文武”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未易名尧德”,意指不应轻易将神宗与__相提并论。
判断题:诗中“病马空嘶”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