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2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8:46
《瑞鹤仙》 作者:魏元戴 〔清代〕
忍说平成业。直我亦何辞,大夫亡国。带经荷锄出。原不问新来,谁调凤律。东西南北。算尘鞅欲归便得。恨指谈半百年华,剩有鬓丝腔血。草色。门前新绿,取次原无,马尘车迹。灌园岁月。谁共莺花晨夕。喜春来健在,先生杖履,笑置后车前席。有东轩长老,年年来陪佳节。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成就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动乱的无奈。在经历了许多风雨后,作者带着书经和锄头走出家门,不再关心新来的事物,谁来调和那凤鸣的乐律。四面八方的尘土和车辙,似乎都在提醒他回归的希望。半个世纪的光阴飞逝,已然只剩下白发和鲜血。门前新绿的草色,随意而过,却再无马车的痕迹。灌溉园子的岁月里,谁能陪伴我与莺花共度晨夕。春天来临,我仍然健在,老师手持拐杖,笑着在车前席上安坐。每年都陪我度过佳节的东轩长老,依然在身边。
魏元戴,清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以及个人的感慨,风格上兼具豪放与细腻。
《瑞鹤仙》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对过去繁华的回忆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瑞鹤仙》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诗作。诗人以“忍说平成业”的开头,引出对过去成就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沉重思考。通过“带经荷锄出”,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也象征着他在动乱中仍努力生活、耕耘的决心。
后面的“东西南北,算尘鞅欲归便得”,则表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尽管尘世繁杂,归家的希望依然存在。诗中“恨指谈半百年华”一句,浓缩了岁月带来的无奈与失落。岁月如梭,白发与鲜血的映衬,令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
在描写春天的部分,诗人通过“草色”、“门前新绿”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希望,然而心中的孤独却依然显而易见。他渴望与“莺花晨夕”共度美好时光,却只能独自面对。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喜与悲之间反复交织,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无奈。最终,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与“东轩长老”共度佳节的场景中,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
整首诗围绕着对过去的思考、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展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诗中“忍说平成业”意指:
A. 对成就的自豪
B. 对成就的感慨
C. 对成就的否定
D. 对成就的回忆
“带经荷锄出”中的“荷锄”意指:
A. 书籍
B. 劳动
C. 旅行
D. 知识
诗中提到的“东轩长老”代表:
A. 朋友
B. 师长
C. 亲人
D. 伴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