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9:28
楚狂接舆歌
作者:曹勋(宋代)
世谓夷齐以为溷兮,
指箕子而为愚。
既采薇以饿死兮,
又被发而为奴。
镆铘见弃於铅刀兮,
鱼目宝於隋珠。
彼蜂蛭之隐微兮,
安能语神岳而观清都。
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碔砆。
人们说夷齐是无用之人,
把箕子指为愚蠢的象征。
既然采薇却因此而饿死,
又被迫披发成为奴隶。
镆铘被铅刀所抛弃,
鱼目却在隋珠中成为珍宝。
那些隐秘的小虫,
怎么能与神岳对话,看到清都呢?
啊,已经无所谓了,何必如此细致地去分辨美玉与石头呢?
作者介绍:曹勋,字子华,号小卿,宋代诗人,作品多涉及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并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隐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楚狂接舆歌》以夷齐与箕子作为引子,借用古代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人们对价值的误判与追求,尤其是那些被社会所遗弃的智慧与美德。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疑,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既采薇以饿死兮,又被发而为奴”一句,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和压迫,令人感受到时代的无奈与悲凉。而“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碔砆”则反映出诗人对价值的重新思考,认为不必过于执着于表面的华丽与珍贵,内在的真实与善良更为重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价值及理想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充满智慧与哲思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探讨了价值的相对性,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夷齐被认为是( )。
A. 有德之人
B. 无用之人
C. 智者
D. 隐士
诗中提到的“镆铘见弃於铅刀”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真正的价值被忽视
B. 劣质物品受到重视
C. 人生的无奈
D. 社会的变化
“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碔砆”表达的情感是( )。
A. 绝望
B. 无所谓
C. 追求
D. 抗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