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戏作

《西湖戏作》

时间: 2025-05-02 13:56:13

诗句

晴雨分山色,临流启壮观。

楼台横水面,梵塔插云端。

忽讶松间竹,当誇岩下兰。

风光被草木,无处不成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56:13

原文展示:

晴雨分山色,临流启壮观。
楼台横水面,梵塔插云端。
忽讶松间竹,当誇岩下兰。
风光被草木,无处不成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象。晴天与雨天分开了山的色彩,站在水边,眼前景观开阔壮丽。楼台横亘在水面上,佛塔高耸入云。忽然在松树之间看到了竹子,难以自禁地赞美在岩石下的兰花。大自然的风光被草木所包围,无论在哪里都充满了欢乐。

注释:

  • 晴雨:晴天和雨天,这里指代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对比。
  • 壮观:壮丽的景观。
  • 楼台:指的是建筑物,常与水面相映成趣。
  • 梵塔:佛教寺庙的塔,象征着宗教的庄严。
  • 松间竹: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德。
  • 岩下兰:指岩石下的兰花,象征着隐逸和清雅。
  • 风光:自然风光,景色的美好。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梵塔”可以联想到佛教文化中的信仰和礼仪,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其心灵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玄烨,清代皇帝康熙,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统治者,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游览西湖时即兴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在自然美景面前的感受与感悟。

诗歌鉴赏:

《西湖戏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诗中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晴雨变化的山色,水面上的楼台,以及高耸的梵塔,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人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欢乐,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同身受。诗的最后一句“无处不成欢”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整首诗风格清新明丽,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雨分山色:晴天和雨天的色彩差异,表现出自然的多变。
  2. 临流启壮观:站在水边,眼前的景色让人开阔心胸。
  3. 楼台横水面:楼台和水面交相辉映,形成立体的美感。
  4. 梵塔插云端:高耸的佛塔给人以精神的寄托。
  5. 忽讶松间竹:突然被松林中的竹子所吸引,表现了对自然的惊讶。
  6. 当誇岩下兰:不由自主地赞美岩石下的兰花,体现出诗人细腻的观察力。
  7. 风光被草木:自然风光被繁茂的草木所环绕,生机勃勃。
  8. 无处不成欢:在这样的自然中,处处都是欢愉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形成共鸣。
  • 对仗:如“楼台”与“梵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风光似乎有情感,能够带给人欢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西湖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感受,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壮丽。
  • 楼台:代表人类文化的创造与自然的融合。
  • 梵塔:象征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 松竹:象征高洁与清雅的品德。
  • 兰花:隐逸而美丽,代表诗人的审美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梵塔”象征什么?
    A. 自然的景观
    B. 宗教信仰
    C. 建筑风格

  2. 诗的最后一句“无处不成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欢乐
    C. 忧虑

  3. 诗人用“晴雨分山色”来表现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的心情
    C. 社会的矛盾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望岳》(杜甫)与《西湖戏作》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有相似之处,杜甫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忧虑,而玄烨则更注重于自然的和谐美与个人的愉悦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四首并和实之 其九 满江红 思游 满江红 其一 寿人六十四 满江红 其一 满江红 卢沟桥 满江红·问柳寻花 满江红 读武穆词有感 满江红 忆远,时蓉滨北游 满江红 其五 渚宫怀古即事,用二干韵 满江红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七九 松竹梅 古里古怪 包含跋的成语 蒲葵 病香 于心何忍 烦恼空 見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万有不齐 匸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包含疑的词语有哪些 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情至意尽 土鸡瓦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