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二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10 09:54:36

诗句

陌上采桑桑叶稀,家中看蚕怕蚕饥。

大姑要织回文锦,小姑要织嫁时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4:36

原文展示:

陌上采桑桑叶稀,
家中看蚕怕蚕饥。
大姑要织回文锦,
小姑要织嫁时衣。

白话文翻译:

在田间采摘桑叶时,发现桑叶稀少;
在家里看着蚕却担心它们会饿。
大姑想要织成回文锦,小姑则想要织嫁时的衣服。

注释:

  • 陌上:田间小路。
  • 采桑:采摘桑树的叶子,桑叶是养蚕的食物。
  • 蚕饥:蚕饿了,表示对蚕的关心。
  • 回文锦:一种织物,纹样呈回文形式。
  • 嫁时衣:结婚时穿的衣服。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采桑”和“养蚕”在古代是农家生活的常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家庭的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瑛,元代诗人,以其生动的乡村生活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农村经济发展时期,诗中描绘了农家生活的日常琐事,反映了农民的劳动和家庭的温情。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图景。开头的“陌上采桑桑叶稀”让人感受到田野的宁静与自然的变化,桑叶的稀少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农家的生计压力。接下来的“家中看蚕怕蚕饥”则将视角转向家庭,为读者展现了农家主妇对家庭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责任感。

诗中的大姑和小姑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女性角色,她们的需求和愿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大姑想要织成回文锦,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小姑则关注婚嫁,体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了对家庭与女性角色的深情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陌上采桑桑叶稀”:通过描写采桑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关注。
    • “家中看蚕怕蚕饥”:突出了对家庭生计的忧虑,展现了农民的辛劳。
    • “大姑要织回文锦”:反映了家庭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小姑要织嫁时衣”:显示了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传统角色。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家中看蚕”和“大姑要织”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桑叶、蚕、锦衣等意象,构成了鲜明的农村生活画面。
  • 主题思想:诗中蕴含着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以及对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桑叶:象征着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农民的生计。
  • :代表着勤劳与丰收,同时也暗示着生活的艰辛。
  • 回文锦嫁时衣:象征着女性的美好愿望和家庭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陌上采桑桑叶稀”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城市的繁华
    B. 农田的宁静
    C. 战争的残酷

  2. 诗中提到“大姑”和“小姑”,他们分别想要织什么? A. 衣服和鞋子
    B. 回文锦和嫁时衣
    C. 被子和窗帘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西湖竹枝词其一》:同样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另一个侧面。
  • 《庐山谣》:描绘了自然美景及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顾瑛的《西湖竹枝词》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但顾瑛更侧重于农村生活的细致描写,而白居易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农村生活文化》

相关查询

西湖子夜歌八首 西湖三首 其一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西湖春游词七首 西湖游什四首 其四 西湖柳枝词 其二 西湖竹枝词六首 其三 西湖待雪三首 其二 西湖竹枝 其二十五 西湖泛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才藻富赡 福寿年高 神领意造 厂字头的字 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皓纱 文官花 对决 喇叭裤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飞字旁的字 敏感 包含俪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飘零蓬断 仰攀俯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