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4:40
白鹤乘空何处飞?青田紫盖本相依。缑山七月虽长去,辽水千年会忆归。缑山杳杳翔寥廓,辽水累累叹城郭。经随羽客步丹丘,曾逐仙人游碧落。迢迢碧落断氛埃,霞堂云阁几重开。欲寻东海黄金灶,仍向西山白玉台。九皋独唳方清切,五里惊群俄断绝。月下分行似度云,风前飏影疑回雪。风前月下路漫漫,水宿云翔去几般。宛转能倾吴国市,裴回巧拂汉皇坛。琴中作曲从来易,鼓里传声有甚难。夜夜恒飞银汉曲,朝朝常饮玉池澜。别有闻箫出紫烟,还如化履上青天。霜毛忽控三神下,玉羽俄看二客旋。燕雀终迷横海志,蜉蝣岂识在阴年。莫言一举轻千里,为与三山送九仙。
白鹤在空中飞翔,不知飞向何方?青田和紫盖(指山)本来是相依相偎的。缑山的七月虽已遥远,辽水却在千年后仍会让人想念。缑山在辽阔的天空中翱翔,辽水在城市的周围流淌。跟随羽客走上丹丘,曾追随仙人游历碧落。遥远的碧落与世俗隔绝,霞光和云阁层层叠叠。想要寻找东海的黄金灶,还是向西山的白玉台去。九皋的独鸣声清脆而透彻,五里外的群鸟因而惊慌而散。月下的行旅如同穿越云霭,风前的影子似乎在回旋雪花。风中月下的路漫漫无尽,水中云飞的旅程又有几多?曲调宛转,能倾动吴国的市集,轻盈地拂过汉皇的坛台。琴中的曲子自古容易作成,鼓中的声音却难以传递。夜夜飞翔在银河的乐曲,朝朝都沉醉在玉池的波澜中。别有一处,听箫声如紫烟升起,仿佛化作履子,轻盈地升上蓝天。霜毛忽然控制三神下凡,玉羽瞬间看到两位客人回旋。燕雀终究迷失在海上的志向,蜉蝣岂能理解在阴年中的境遇。莫要小看一举千里的旅程,只为送别三山的九位仙人。
作者介绍:武三思(约725年-785年),字景远,唐代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世的思考与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仙鹤的自由飞翔,表达对理想与自由的向往,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浮华的超然。
《仙鹤篇》是一首充满仙气与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白鹤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田紫盖间的美丽景色,以及缑山与辽水的悠远情思,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诗中反复出现的“飞”、“翔”、“游”等动词,营造出一种轻盈、自由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人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白鹤不仅是自然的代表,更是精神追求的象征。诗中提到的“东海黄金灶”与“西山白玉台”,都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强调了人类对永恒与完美的追求。
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琴声与鼓声的对比,反映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快乐,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仙鹤篇》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诗,更是一部哲理的诗作,展示了武三思卓越的艺术才能与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仙人追求,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对个体存在的思考,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仙鹤篇》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武三思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东海黄金灶”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仙境 C. 自由 D. 家乡
诗中“燕雀终迷横海志”的意思是什么? A. 小人物的抱负 B. 追求自由 C. 对历史的眷恋 D. 自然的和谐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