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5:41
采桑曲
作者: 宋璲 〔明代〕
桑芽露春微似粟,小姑把蚕试新浴。
素翎频扫细于蚁,嫩叶纤纤初上指。
朝采桑,暮采桑,采桑不得盈顷筐。
羞将辛苦向姑语,妾命自知桑叶比。
家中蚕早未成眠,大姑已卖新丝钱。
岸上何人紫花马,却欲抛金桑树下?
春天的桑芽上沾着露水,细小得像米粒,小姑在试着给蚕洗澡。
白色的羽毛像蚂蚁一样细致地扫过,嫩绿的桑叶刚刚长出。
早晨采桑,晚上采桑,总是采不到满满一筐。
害怕将辛苦的事情告诉姑姑,我知道自己的命运与桑叶息息相关。
家里的蚕还没有成眠,大姑已经把新丝卖了钱。
岸上有一个骑着紫花马的人,想要在金色的桑树下抛弃什么?
“采桑曲”在古代常用来描绘农村的生活场景,表现农妇的辛劳与生活的艰辛。桑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蚕的食物,也是丝绸产业的基础。
作者介绍:宋璲,明代诗人,擅长描绘农村生活,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在明代,农村的劳作生活十分繁重,尤其是养蚕和采桑的妇女们经常面临着经济压力,诗人通过此诗反映了农妇的辛苦与无奈。
《采桑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村妇女在春天采桑的辛苦过程。诗中用“桑芽露春微似粟”开篇,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作者用“小姑把蚕试新浴”的细节,展现出农村妇女日常生活的细致与繁琐。反复的“朝采桑,暮采桑”则强调了她们辛苦的劳动,但结果却是“采桑不得盈顷筐”,表现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羞将辛苦向姑语”传达了她对生活的隐忍与自知。尽管生活艰辛,她仍然在默默承担。最后的“岸上何人紫花马,却欲抛金桑树下”,带有一丝幻想与渴望,似乎在表达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农村妇女在辛勤劳作中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折射出当时社会的艰辛与对命运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小姑”指的是谁?
A. 诗人的姐姐
B. 诗人的姑姑
C. 诗人的母亲
答案:B
诗中反复提到“采桑”有什么意义?
A. 体现了诗人对桑树的喜爱
B. 表达了农村妇女的辛劳与无奈
C. 反映了春天的气息
答案:B
“岸上何人紫花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朋友的怀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A
《静夜思》与《采桑曲》:两者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但前者更偏向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而后者则描绘了农村生活的艰辛。
《春江花月夜》与《采桑曲》:两者都有自然的描写,但《春江花月夜》更多地表现了人文情怀,而《采桑曲》则注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