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9:13
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
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
在桑树和柘树间耕作,土地肥沃,蔬菜生长得常常丰硕。
想问一下,种葵和黄豆的收益,和庙堂上那些肉类相比,如何呢?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高适的诗歌多描写边塞生活、战争场景,以及田园风光,以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
这首诗创作于高适隐居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物质享受与自然生活的思考。
高适的《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耕作的场景,表现出土地的肥沃和作物的丰硕,给人一种宁静和安逸的感觉。前两句“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通过具体的自然元素,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则引入了对比,诗人通过询问种植的葵和黄豆的收益,来与官场中的肉类进行对比,反映出他对物质享受的思考。庙堂肉象征着权贵的奢华生活,而葵藿则代表了朴素的生活方式,这种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追问和反思。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价值的重新审视,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又有对官场现实的讽刺,显示出高适思想的深邃与独特。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质疑以及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葵藿”指的是什么?
A. 某种肉类
B. 植物
C. 一种工具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官场生活的赞美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反思
C. 对战争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