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16
登尉佗楼
作者: 许浑 〔唐代〕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刘项时代的兵戎相见仍未结束,我自乘着黄昏的屋子在岛屿上浮游。
南方来的人担任尉职,依靠着声势和权力;北方的人则以称臣的态度获得陆贾的功名。
如今的庙宇里仍然陈列着箫鼓,昔日的宫殿依然被旌旗镇守。
越地的人未必知道虞舜的德行,但只需一曲薰弦,便能传递万古的风韵。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历史感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社会背景是对汉初历史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时局的感慨。
《登尉佗楼》通过对历史人物刘项的提及,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权力的反思。开头两句中,诗人以“刘项持兵鹿未穷”引入,暗示历史的延续与纷争的未尽。接着,诗人将自己置身于那一历史背景,展示了南北方人对权力的不同态度,南方人依靠权势,北方人则以臣子的身份获得荣华。此处的对比不仅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也让人反思当下政治的复杂。
后两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明的延续。即便在时代变迁中,箫鼓依旧留存,旌旗仍然耸立,历史的印记难以磨灭。最后一句“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则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表明即使历史长河中,有些人未必了解古代君主的伟大,但艺术与文化的力量却能穿越时空,传递出深厚的情感与思想,令人心向往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强调了历史人物的伟大与文化艺术的永恒。
诗词测试:
“刘项持兵鹿未穷”中的“鹿”指的是什么?
A. 动物
B. 战争
C. 战争未尽
D. 兵器
诗中提到的“虞舜”是象征什么?
A. 统治者
B. 文化传承
C. 战争英雄
D. 诗人
“一奏薰弦万古风”表达了什么?
A. 音乐的力量
B. 历史的遗忘
C. 政治的权谋
D. 个人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