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0:10
孤雁
作者: 许浑〔唐代〕
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
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
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往年曾经双双飞翔,池塘上弥漫着春天的柔和光辉。
天空的飞翔力量依然微弱,心中对稻谷和粮食的渴望已然改变。
在芦苇洲头寒冷地独自栖息,夜晚在榆树塞外孤独飞翔。
不如那些筑巢的燕子,西风中伴着归家之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句中提到的“燕”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归属和温暖,燕子每年春天回来筑巢,是对故土的眷恋,反映出一种归家的情感。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字仲明,号天池。生于盛唐时期,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诗人以孤雁为喻,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家园的思念,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孤雁》是许浑通过描绘孤雁的形象,表达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与对当下孤独状态的感慨。诗的开头“昔年双颉颃”以往年双雁相伴、春光明媚的情景为引,展现了一种温馨而和谐的画面。而接下来的“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则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心境的变化,描写了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后面的“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中愈发明显,孤雁在寒冷的夜晚独自栖息,象征着孤独与无依无靠的状态。最后一句“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则体现了对归属感的渴望,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温暖的家,而孤雁的孤单更显得无奈与凄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对往昔的眷恋与对孤独的深刻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状的无奈与孤独,以及对归属的渴望。通过孤雁的形象,诗人传达了人对温暖、归属的深切需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昔年双颉颃”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美好时光
B. 现在的孤独
C. 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燕”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归属
C. 旅行
诗人通过孤雁的形象想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愧疚
C. 孤独与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