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5:20
原文展示:
浮景无根株,逝川不可留。
昨日瑶草春,今朝蓬梗秋。
鼎食岂不美,酖毒潜戈矛。
华轩岂不贵,长路能摧辀。
子胥弃吴江,屈原赴湘流。
韩彭竟菹醢,萧樊亦累囚。
何如张子房,脱屣万户侯。
深韬黄石略,去从赤松游。
白话文翻译:
浮动的景色没有根基,奔流的河水无法停留。
昨天的瑶草在春天绽放,今天的蓬草却已是秋天。
美味的佳肴难道不诱人吗,然而毒酒却潜藏在刀枪之下。
华丽的车轩难道不珍贵吗,漫长的旅途却能摧毁马车的辕。
子胥抛弃了吴江,屈原投身湘水。
韩彭最终遭遇了醢(腌肉),萧樊也成为了囚徒。
比起张子房,脱离世俗的束缚,成为万户侯更为自在。
深藏黄石的计谋,去跟随赤松的游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诗人、政治家,明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的诗歌多反映对世事的感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招隐五首》创作于元末明初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通过对比世俗生活与隐逸生活,表达对隐逸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的自然景物为引子,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开头两句“浮景无根株,逝川不可留”便以强烈的对比展示了自然与人生的短暂。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借古人之事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子胥和屈原,都是因忠贞而遭遇不幸的人物,他们的悲剧命运引发读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隐逸者张良的赞美,表达了对他脱离世俗、享受安宁生活的向往。在“深韬黄石略,去从赤松游”一句中,诗人渴望隐居于山水之间,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以清新而又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具有强烈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浮景无根株”的意思是:
A. 景色美丽
B. 景色没有根基
C. 浮动的景象
D. 景色永恒
诗中提到的“子胥”和“屈原”分别象征什么?
A. 忠贞与叛逆
B. 理想与现实
C. 忍耐与反抗
D. 生命与死亡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追求财富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赞美英雄
D. 描述自然景色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以上内容为《招隐五首 其一》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