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巳燕至

《上巳燕至》

时间: 2025-07-28 17:28:54

诗句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28:54

原文展示: 上巳燕至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白话文翻译: 一次憔悴地望着江南,忘记了兰亭的三月三日。 花儿默默无语,春天自然老去,却让归来的燕子与呢喃细语。

注释:

  • 上巳:古代节日,农历三月初三。
  • 兰亭: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举行著名的兰亭集会。
  • 三月三:指上巳节,也是兰亭集会的日期。
  • 呢喃:燕子叫声,这里指燕子归来时的鸣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上巳节时,作者思念江南的景色和往事,感慨时光流逝,春天不再,而燕子归来,唤起了他的回忆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江南的思念与兰亭的遗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花自无言春自老”一句,以花和春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而“却教归燕与呢喃”则通过燕子的归来,寄托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展现了汤显祖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回憔悴望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思念而感到的憔悴。
  • “不记兰亭三月三”:暗示了作者对往事的遗忘,或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接受。
  • “花自无言春自老”:用花和春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 “却教归燕与呢喃”:通过燕子的归来和鸣叫,寄托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花和春赋予人的特性,如“花自无言春自老”。
  • 象征:用花和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 对比:江南的思念与兰亭的遗忘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以及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花:象征美丽和短暂。
  • 春:象征生命和时间。
  • 燕子:象征归来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兰亭”是指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个节日 C. 一个事件 D. 一个物品 答案:A

  2. “花自无言春自老”中的“春自老”是什么意思? A. 春天自己变老 B. 春天自然结束 C. 春天被遗忘 D. 春天失去活力 答案:B

  3. 诗中的“呢喃”是指什么? A. 风吹声 B. 鸟叫声 C. 人说话声 D. 水流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同样涉及兰亭和三月三日,可以比较两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春思》:同样是表达对春天的感慨,可以比较两者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诗集》:收录了汤显祖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古诗文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诗文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子云寄杨仙姑酒绝句二首 夜坐闻窗下水声 遗直堂六首 其四 元夔以诗留别用韵示之 贺圣朝(送天与) 夜行船(再至东阳,有歌予往岁重九词者) 挽主奉路分赵公词 山口道中 送汤丞相帅会稽 病中放言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播土扬尘 包含贿的词语有哪些 力道 情天泪海 肀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鸣鼓而攻 连业 春冰虎尾 付诸一炬 鸟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占兆 包含勃的成语 立字旁的字 涌贵 俚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