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9:14
作者: 徐再思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枝横水,花未雪,镜中春玉痕明灭。
梨云梦残人瘦也,弄黄昏半窗明月。
手帕香多处,情万缕,织春愁一方柔玉。
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带胭脂泪痕将去。
春情心疼事,肠断词,背秋千泪痕红渍。
剔春纤碎榴花瓣儿,就窗纱砌成愁字。
昨宵是,你自说,许是咱这般时节。
到西厢等的人静也,又不成再推明夜。
闲情绪,深院宇,正东风满帘飞絮。
怕梨花不禁三月雨,是谁教燕衔春去?
醉姬绯霞佩,金缕衣,枕东风美人深醉。
便休将玉箫花下吹,怕惊回海棠春睡。
柳腰连环玉,一搦酥,舞春风柳丝相妒。
沈东阳带红香双抱住,怕随着彩云飞去。
在水边横枝上,花尚未飘落,镜子中春天的玉痕时明时灭。
梨花的云梦已然消逝,人的身影也显得瘦弱,黄昏时分半窗的明月。
手帕散发着香气,情丝万缕,织成春愁的一方柔玉。
我寄情于多才之人,怕他不知道我心中的苦楚,带着胭脂泪痕悄然离去。
春情令人心痛的事,令人肠断的词句,背后秋千上的泪痕红渍。
剔除春天纤细的榴花瓣,就用窗纱拼成愁字。
昨夜是你自己说的,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节。
在西厢等候的人静默无声,也无法再推迟明夜的到来。
闲情绪,深院宇,正是东风满帘飞絮的时节。
怕梨花不能承受三月的雨,是谁教燕子衔春离去?
醉姬佩戴着绯霞,穿着金缕衣,枕着东风,美人深醉。
不要在花下吹玉箫,怕惊醒海棠的春梦。
柳腰如环的玉,一搦酥,舞动春风,柳丝相妒。
沈东阳带着红香双双抱住,怕跟随彩云飞去。
作者介绍:
徐再思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见长。徐再思在戏曲和诗词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梅影》创作于元代时,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致与情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中既有对春天美丽景色的描写,也有对离愁别绪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双调 寿阳曲·梅影》是一首充满春日情怀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对爱情的深刻体悟。词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枝横水面、花未雪,构建出一幅生动的春景图。通过“镜中春玉痕明灭”,诗人将春天的美丽与瞬息万变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脆弱。
在情感的表达上,词人将个人的内心苦楚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不安。“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表达了对爱人无知的无奈,情感细腻而深刻。通过描写“梨云梦残人瘦”,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惋惜。
整首词在修辞上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拟人,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比如“怕梨花不禁三月雨”,不仅描绘了梨花的娇嫩,也隐喻了爱情的脆弱,令人感同身受。最后,诗人在春天与爱情的交织中,留下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哀伤,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春天时节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往日时光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梨云梦残”意指:
填空题:诗中“剔春纤碎榴花瓣儿,就窗纱砌成_____”填入的词是?
判断题:诗中的情感主要是快乐的。(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梅影》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