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2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26:19
于归屈指十年残,难把中怀一日宽。
阅历渐随年齿长,别离敢谢仔肩难。
原知世少忘忧草,安得人传夺命丹。
却为病魔添百感,茫茫愁绪屡忘餐。
将近十年的光阴如指间沙,心中的愁苦却难以在一天之内释怀。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也愈发丰富,离别的痛苦更加沉重,谁又能轻易地摆脱这种责任?我知道世上少有能让人忘忧的良药,又如何能得到那可以延命的灵丹?只因病痛的折磨,使我百感交集,愁绪重重,常常忘记了吃饭。
陆懿淑,清代女性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然而其诗作在清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苦痛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此诗作于作者身患重病之时,表达了她对人生苦难的思索与感伤。诗中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亲情、友情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病重之际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屈指十年”引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苦痛。接着,诗人用“阅历渐随年齿长”来表达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的经历愈加丰富,然而这些经历并未减轻内心的愁苦,反而加重了离别的痛苦。
中间几句“原知世少忘忧草,安得人传夺命丹”,则通过对“忘忧草”和“夺命丹”的引用,表现了作者对抗击病魔的无奈与渴望。最后两句“却为病魔添百感,茫茫愁绪屡忘餐”,将情感推向高潮,病痛不仅折磨了身体,也让她在愁绪中迷失了自我,甚至忘却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进食。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苦难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人面对病痛时的脆弱与无奈。
全诗以病痛为引,探讨了人对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思考。通过对痛苦的描写,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忘忧草”象征什么?
诗中的“屈指”指的是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