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9:47
怪连宵暗风吹雨,
伤心事竟如许。
啼衫不恨分飞早,
只恨论心何暮。
溪畔路。
昨岁里善权艇繫垂杨树。
洞门把炬。
正古寺苍凉,
乱山葱翠,
长啸落松鼠。
沈思极,不是薤歌声误。
从来易散难聚。
衰年故国逢知己,
天也把人轻妒。
情最苦。
记前日文园一卷多情句。
病中亲付。
怕碎墨零纨,
尘昏蠹损,
和泪夜深抚。
夜里风雨交加,让人感到心中无比伤感。伤心的事情竟然如此之多。对啼衫(指因别离而悲伤的衣衫)并不恨它分飞得早,只怨恨为何心事总是难以消散。曾经在溪边的路上,去年我把小船系在垂杨树下。山洞门前点燃灯火,古寺显得苍凉,周围的山峦葱翠,长啸声中松鼠落下。沉思至极,不是薤歌声的误导。从来聚散容易而难以长久。如今在衰老的年纪,恰好在故国重逢知己,天也偏偏让人相互嫉妒。情感最为苦涩。记得前几天在文园里写下的多情句子,如今在病中交给他人。害怕墨水碎了,丝绸也磨损,尘埃昏沉,泪水在夜深时抚摸着一切。
陈维崧(约1640年-约1710年),字子华,号天池,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淡雅,情感细腻,常常表达对时事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恋。
《摸鱼儿 春雨哭远公》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刻感受。诗中描绘的春雨、古寺、溪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充满情感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在病中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描绘了在春雨绵绵的夜晚,诗人因思念故人而感到无尽的忧伤。开头两句以“怪连宵暗风吹雨”引入,渲染了阴郁的天气,与诗人的情绪形成呼应。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对过往的惆怅和对分离的无奈,尤其是“只恨论心何暮”一句,深刻揭示了情感的复杂与纠葛。
“溪畔路”一节与自然景物结合,描绘了回忆中的宁静与美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过往的感叹,显得愈加苍凉。“正古寺苍凉,乱山葱翠”,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得淋漓尽致,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最后几句,诗人用“衰年故国逢知己”来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在病中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事的追忆,情感浓烈而真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物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令人动容。
整首诗体现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诗人在对故国与知己的怀念中,流露出对于感情的珍视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啼衫”指代什么?
诗中“衰年故国逢知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从来易散难聚”反映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