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8:54
孤峰矗云起,千仞何岧峣。
峰巅平若砥,满地皆云苗。
王子昔张帽,曾孙宴通宵。
千人布瑶席,万丈横飞桥。
我来访奇迹,本为山云邀。
晴云生杖底,咫尺通扶摇。
俯仰天地窄,鹤驭安能招。
人间信可哀,曲罢风萧萧。
孤零的山峰直插云霄,千仞之高何其巍峨。
山巅平坦如石砥,满地都是云朵的苗头。
王子曾在此地戴上帽子,曾孙们在这里通宵宴饮。
千人席地而坐,万丈高空架起了飞桥。
我来此地是为了探访奇妙的景象,本是想和山云相邀。
晴天的云朵在我手杖下升起,咫尺之间似乎通向扶摇的高空。
俯视仰望天地都显得狭窄,白鹤如何能将我召唤。
人间的景象真令人叹息,曲终音散,风声萧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延寿,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擅长抒发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以优美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徐延寿游历名山时,诗人通过描绘登山的经历,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间事物的思考,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哲学意味。
《登幔亭峰》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开篇即以“孤峰矗云起”点明主题,展现出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一种崇高和壮丽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千仞何岧峣”进一步强调山的巍峨,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在描写过程中,诗人巧妙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如“峰巅平若砥”,通过平坦的山顶与高耸的山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此外,诗中提及“王子昔张帽,曾孙宴通宵”,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延续,也让读者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交融与互动。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自身的感受,“我来访奇迹”,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向往,体现出对山云的邀请与期待。最后几句“俯仰天地窄,鹤驭安能招”,则是对人间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人世间短暂与迷惘的思考,浑然一体,形成了情感的升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的壮丽与人间的渺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沉思与对人间苦乐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峰矗云起”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峰巅平若砥”中的“砥”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王子昔张帽”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