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四 竹斋操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四 竹斋操》

时间: 2025-04-27 12:47:39

诗句

客来何闻,客去何嗔。

左右前后惟此君。

德不孤,必有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47:39

原文展示:

客来何闻,客去何嗔。左右前后惟此君。德不孤,必有邻。

白话文翻译:

客人来到这里,听到的都是我满心的欢喜;客人离去时,我却没有半分怨恨。身边的人,前后左右,只有你一位朋友。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邻居。

注释:

  • 何闻:这里指“听到什么”。
  • 何嗔:意为“有什么怨恨”。
  • 惟此君:强调只有你这位朋友在身边。
  • 德不孤: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
  • 必有邻:必定会有同样品德的人作伴。

典故解析: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颜渊》。这句话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品德高尚的人自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相伴,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风趣幽默、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生活哲理,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隐居于竹斋期间,诗人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及对品德的看重,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竹斋操》是杨万里在隐居生活中对友人情谊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客来何闻,客去何嗔”开篇,展示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热情和离去的淡然,体现了他对待友谊的宽容与洒脱。接下来的“左右前后惟此君”,则将焦点锁定在一位特别的朋友身上,暗示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真正的知己是多么难能可贵。

“德不孤,必有邻”则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讲述了道德与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诗人以此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认为只要自身品德高尚,自然会有人愿意接近和陪伴。整首诗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道德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来何闻”:客人到来时,询问他们听到的事情,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
    • “客去何嗔”:客人离去时,询问是否有怨恨,表现出宽厚的心态。
    • “左右前后惟此君”:在众多的人中,唯有这位朋友最为重要,强调了友谊的珍贵。
    • “德不孤,必有邻”: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客来何闻,客去何嗔”,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疑问句体,强调诗人的态度与情感。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品德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代表朋友,象征着人际关系。
  • :指代特别的朋友,体现了友谊的珍贵。
  • :象征道德品质,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 :指代志同道合的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德不孤,必有邻”意指什么?

    • A.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
    • B. 孤独的人都没有品德
    • C. 朋友越多越好
    • D. 只有有钱人才有朋友
  2. “左右前后惟此君”强调了什么?

    • A. 诗人有很多朋友
    • B. 只有一位特别的朋友
    • C. 朋友都是陌生人
    • D. 诗人喜欢独处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在友谊上更侧重于离别之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约邻人至石湖 题立雪图 病中闻西园新花已茂,及竹迳皆成,而海棠亦 瑞香三首 初秋闲记园池草木 甲午除夜犹在桂林念致一弟使虏今夕当宿燕山会同馆兄弟南北万里感怅成诗 夔州竹枝歌九首 望乡台 春来风雨,无一日好晴,因赋瓶花二绝 与郑少融、赵养民二使者访古訾家洲,归憩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转诊 障管 精疲力倦 踷踷 耳字旁的字 包含奋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如梦初醒 病故 超然物外 渓湎 爪字旁的字 倾箱倒箧 包含知的成语 贪夫徇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