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0:55
素发青眸七十余,未尝游学只安居。
旁无几杖身轻健,应为心闲得自如。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过七十的老人,白发苍苍,双眼清澈,尽管未曾出外游历求学,却安于居所,生活自在。身边没有几根拐杖,身体轻健,心中闲适,因此才能保持如此自如的状态。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状态,能够反映出儒家对老年生活的尊重与欣赏。古代文人常以“安居乐业”作为理想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赞美。
作者介绍: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展现了深厚的学术造诣与对历史的独到见解。他的诗歌风格多以平实自然为主,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老年生活的态度。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虽身处政坛,却向往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老人的悠然自得,传达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诗中“素发青眸”的形象,既是对老年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其精神状态的深刻揭示。虽然年纪已高,但他未曾游学,说明他更倾向于内心的充实而非外在的追求,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此外,诗人以“旁无几杖身轻健”来强调老人身体的健康,暗示心态的平和与生活的简单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诗中的“应为心闲得自如”则揭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是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提醒人们珍惜内心的宁静与简单的快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是幸福生活的根源。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老人未曾做什么?
诗人的心态是怎样的?
诗中“应为心闲得自如”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司马光的诗更加直白,强调生活的简单与内心的安宁,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体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上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