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4:05
修竹非俗物,薜荔亦佳草。
村之君子庭,人来见逾好。
侵阶鹤胫细,缘壁龙鳞老。
纷披两疏翠,烟色宜秋早。
主人日对植,清风庶长保。
修竹并非寻常之物,薜荔也是一种美好的草本植物。
在村子的君子庭院中,来访的人见到这些植物总是感觉特别好。
细长的竹子侵入台阶,爬满墙壁的是古老的薜荔。
它们纷繁而披拂,翠绿的色彩在秋天显得尤为宜人。
主人日日对着这些植被,愿清风常伴左右,长久保有这份雅致。
此诗中的“君子”可追溯至《论语》,指有德之人,意味着诗中的环境是一个有修养、有品位的地方。在古代文人心中,竹子和薜荔的结合象征着高洁与柔美的统一,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关注国家大事,推崇儒家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司马光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中描绘的环境,恰似他理想中雅致的生活。
这首《邵不疑厅薜荔及竹》通过精致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山野图景。在这幅图景中,修竹与薜荔相伴而生,象征着高洁与柔美的完美结合。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和对君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植物的赞美,又有对环境的珍视,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诗的最后一句“清风庶长保”更是流露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理想,表达了诗人希望自然之美能长久相伴的愿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反映了文人对乡土生活的理想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修竹”象征什么?
诗中“薜荔”与“修竹”一起出现,主要表达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清风庶长保”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