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东庵上方

《东庵上方》

时间: 2025-04-26 22:26:44

诗句

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

路穷千折险,庵在最高峰。

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

客来僧不语,日暮自鸣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44

原文展示:

东庵上方 赵蕃 〔宋代〕 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 路穷千折险,庵在最高峰。 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 客来僧不语,日暮自鸣钟。

白话文翻译: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竹子难以生长,而在寒冷的山中,松树却能繁茂。 道路曲折险峻,最终通向那位于最高峰的庵堂。 石缝中的水流如同泉乳般清澈,晴朗的日子里,屋檐下蜜蜂的嗡嗡声显得格外喧闹。 当客人来访时,僧人并不言语,直到日暮时分,钟声自动响起。

注释:

  • 地瘠:土地贫瘠。
  • 山寒:山中气候寒冷。
  • 千折险:形容道路曲折险峻。
  • 庵:小寺庙。
  • 石溜:石缝中流出的水。
  • 泉乳:形容水流清澈如乳。
  • 晴檐:晴天时的屋檐。
  • 喧蜜蜂:蜜蜂的嗡嗡声。
  • 僧不语:僧人保持沉默。
  • 日暮自鸣钟:傍晚时分,钟声自动响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当时名士多有交往,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至一处偏僻山中的小寺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中庵堂的静谧画面。首两句通过对竹与松的对比,突出了山中的清寒与坚韧。中间两句描绘了庵堂的位置和环境,展现了其与世隔绝的宁静。最后两句通过僧人的沉默和钟声的响起,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通过对竹与松的对比,突出了山中的清寒与坚韧。
  • 次句“路穷千折险,庵在最高峰”描绘了庵堂的位置和环境,展现了其与世隔绝的宁静。
  • 第三句“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庵堂的生机与活力。
  • 末句“客来僧不语,日暮自鸣钟”通过僧人的沉默和钟声的响起,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竹与松的对比,突出了山中的清寒与坚韧。
  • 拟人:“晴檐喧蜜蜂”中的“喧”字赋予了蜜蜂以人的行为特征。
  • 象征: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与长寿。
  • 石溜:象征清澈与纯净。
  • 蜜蜂:象征勤劳与生机。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庵堂位于哪里? A. 山脚下 B. 最高峰 C. 山谷中 D. 平原上

  2. 诗中“石溜通泉乳”形容的是什么? A. 瀑布 B. 泉水 C. 溪流 D. 雨水

  3. 诗中“客来僧不语”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僧人的冷漠 B. 超脱尘世的宁静 C. 僧人的忙碌 D. 僧人的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自然美。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赵蕃的《东庵上方》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将赴江上,杨弘微时任凤翔,寄诗别 河东赠别炼师 酬韩弇归崖见寄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慈恩寺起上人院 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 摩诃池宴 南徐别业早春有怀 酬严司空荆南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圆的 零香 齲字旁的字 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任凭 受之有愧 力字旁的字 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耶的词语有哪些 崛崎 浮光略影 虫字旁的字 属辞比事 私押 骨软肉酥 守经达权 血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