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44
原文展示:
东庵上方 赵蕃 〔宋代〕 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 路穷千折险,庵在最高峰。 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 客来僧不语,日暮自鸣钟。
白话文翻译: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竹子难以生长,而在寒冷的山中,松树却能繁茂。 道路曲折险峻,最终通向那位于最高峰的庵堂。 石缝中的水流如同泉乳般清澈,晴朗的日子里,屋檐下蜜蜂的嗡嗡声显得格外喧闹。 当客人来访时,僧人并不言语,直到日暮时分,钟声自动响起。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当时名士多有交往,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至一处偏僻山中的小寺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中庵堂的静谧画面。首两句通过对竹与松的对比,突出了山中的清寒与坚韧。中间两句描绘了庵堂的位置和环境,展现了其与世隔绝的宁静。最后两句通过僧人的沉默和钟声的响起,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庵堂位于哪里? A. 山脚下 B. 最高峰 C. 山谷中 D. 平原上
诗中“石溜通泉乳”形容的是什么? A. 瀑布 B. 泉水 C. 溪流 D. 雨水
诗中“客来僧不语”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僧人的冷漠 B. 超脱尘世的宁静 C. 僧人的忙碌 D. 僧人的疲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