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33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官驱群囚入市门,
妻子恸哭白日昏。
市人相与说囚事,
破事劫钱何处村。
朝廷法令亦宽大,
汝罪当死谁云冤。
路傍年少叹息汝,
贞观元元之子孙。
全诗翻译:
官府驱赶一群囚犯进入市门,
他们的妻子在白天哭泣,天色阴沉。
市民们聚在一起讨论这些囚犯的事,
为何要抢劫,钱财又流向何处的村庄。
朝廷的法令本是宽大的,
你们的罪该死,谁又敢说冤屈呢?
路边的年轻人对你们叹息,
你们都是贞观年间的子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贞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盛世,唐太宗时期的治国理念和政策被后世称道。王安石用此典故表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惋惜与对比。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荆公,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致力于社会改革,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中反映了对社会不公与司法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无辜者命运的同情。
《叹息行》是一首充满沉重情感的诗,王安石通过对囚犯入市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不公。开篇即以“官驱群囚入市门”引入,设定了悲伤的基调,囚犯被迫令人痛心,而其妻子在白日哭泣,象征着无辜与悲惨的命运。诗中市民围绕囚犯的议论,既显示出社会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也反映出对法律执行的质疑。
“朝廷法令亦宽大”一语,似乎在为法律辩护,但随即转为“汝罪当死谁云冤”,显示出王安石对法律公正的怀疑,这种矛盾的情感深入人心。最后以“贞观元元之子孙”收尾,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显现了社会的悲剧性和对人性的关怀,是王安石诗歌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反映了作者对人性与法律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盛世的怀念,情感基调沉重而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在《叹息行》中提到的“贞观”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初期
B. 宋朝中期
C. 明朝末期
诗中,囚犯的妻子在做什么?
A. 欢笑
B. 恸哭
C. 祈祷
诗人对当时的法律态度是什么?
A. 完全赞同
B. 质疑与担忧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春望》同样反映了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主题,杜甫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王安石的《叹息行》形成呼应,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