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时间: 2025-04-27 14:57:52

诗句

藏春花木望中迷,水复山长道阻跻。

怊怅老年尘世累,无因重到武陵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7:52

原文展示: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藏春花木望中迷,
水复山长道阻跻。
怊怅老年尘世累,
无因重到武陵溪。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木让我迷醉,
水流和山峦使我难以前行。
我对老年的无奈感到怅惘,
再也没有机会重返武陵溪的美景。

注释:

  • 藏春:意指藏匿的春天,春天的花木。
  • 怊怅:忧伤而又惆怅的心情。
  • 武陵溪:指的是古人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寓意美好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新法,推动社会变革。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风格质朴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安石中年时,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内心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美好景色的怀念交织,形成了深沉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花木与水山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藏春花木望中迷",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诱惑,仿佛让人沉醉于其中。然而,接下来的"水复山长道阻跻"则转折出一种无奈感,水流与山峦的阻碍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困境,诗人即使想要追寻美好,却也受到现实的制约。

"怊怅老年尘世累,无因重到武陵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老年的时候感到身心的疲惫,无法再次回到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武陵溪,这不仅是对美好往昔的怀念,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厚,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藏春花木望中迷":春天的花草树木藏匿在眼前,让人迷失在其美丽之中。
    • "水复山长道阻跻":水流再多,山峦再高,使得前行的道路变得阻碍重重。
    • "怊怅老年尘世累":老年给人带来的无奈和疲惫感,内心充满了惆怅。
    • "无因重到武陵溪":心中渴望重返美好的武陵溪,但却无能为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木比作令人迷醉的美景。
    • 对仗:如“水复山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春天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 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是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水与山:代表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生的艰难,暗示了人们在追寻理想过程中的种种障碍。
  • 武陵溪:象征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代表着诗人心中向往的美好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陵溪”象征什么?

    • A. 理想生活
    • B. 现实困境
    • C. 自然灾害
  2. “怊怅老年尘世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乡。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在诗中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而陶渊明则更强调逃避现实,追求理想的态度。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城头月·城头月色明如昼 伴竹轩偶咏 和静照诗韵 初夏寄题隆兴寺禅房 送杨虚楼还任饶阳 盱眙山馆 雪夜袭虏 送安溪先生给假归里 冈山树色 江城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歡歡 比字旁的字 走头无路 走之旁的字 虑化 癶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沙鸟 虫字旁的字 张扬其事 万目睽睽 东诓西骗 包含君的成语 有意无意之间 要言不烦 雎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