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10
临溪寺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万山绕竮竛,二水奔澒洞。
亭亭林中寺,金碧灿檐栋。
解鞍得蒲团,卧受瓦炉供。
少捐一炊顷,暂作百年梦。
无人自惊觉,幽禽正清哢。
倦客如残僧,无力供世用。
此行端为山,紫翠迭迎送。
漱井出门去,惊尘扑飞鞚。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临溪的寺庙,四周山峦环绕,溪水奔腾而过。寺庙亭亭玉立,金碧辉煌的屋檐让人赞叹。我卸下马鞍,坐在蒲团上,享受着瓦炉传来的香气。少许的烹饪时间,我便能暂时做一个百年的美梦。无人打扰我,我被这幽静的鸟鸣唤醒。疲乏的旅人如同残余的僧人,无法再支撑世俗的需求。此行完全是为这山而来,紫色和翠色的山景交替着迎接我。我在水井边洗漱,走出门外,惊起了飞扬的尘土。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梅溪,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描绘山水和田园风光,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临溪寺》创作于范成大晚年,诗人时常游历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清幽环境的向往。
《临溪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环绕寺庙的山水景色,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首联“万山绕竮竛,二水奔澒洞”以雄浑的山水来引入,展现出自然的宏伟和壮丽。接下来描写寺庙的“亭亭”和“金碧灿檐栋”,则给读者传达出一份宁静的氛围和人文气息。
诗人通过“解鞍得蒲团,卧受瓦炉供”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暂时放弃,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少捐一炊顷,暂作百年梦”更是彰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说只需一瞬的安宁,就能获得心灵的永恒。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具灵动感,“无人自惊觉,幽禽正清哢”,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纯粹与美好。同时,诗人也自喻为“倦客如残僧”,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力感与逃避之情。最后的“漱井出门去,惊尘扑飞鞚”则是对生活的回归,带着轻松与自在的心情继续前行。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与寺庙的和谐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崇尚与追求。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逃避,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崇尚。
《临溪寺》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亭亭”是用来形容什么?
“倦客如残僧”中的“残僧”用来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