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39
《刈麦行》
作者:范成大 〔宋代〕
菊花开时我种麦,
桃李花飞麦丛碧。
多病经旬不出门,
东陂已作黄云色。
腰镰刈熟趁晴归,
明朝雨来麦沾泥。
犁田待雨插晚稻,
朝出移秧夜食麨。
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我开始播种小麦,
桃李花瓣飞舞,麦田呈现出一片碧绿。
由于多病,我已经整整一个月没出门,
东边的田野已经变成了黄云般的颜色。
我提着镰刀,抓住晴天赶紧回家收割,
而明天的雨会使小麦沾上泥土。
犁田等着雨水来插种晚稻,
早晨出门移秧,晚上吃点儿米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菊花”和“桃李”并不是直接的典故,但它们分别象征着不同的季节,形成了春夏秋的循环。小麦的生长与收割也是农耕社会的重要主题。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璧,号澄江,浙江人。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以田园诗闻名。他的诗作内容多取材于乡村生活,表现了对自然和农耕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农耕社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耕作生活和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展现了农民在季节更替中的辛勤劳动与对自然的敏感。
《刈麦行》是一首描绘农田生活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小麦的生长和收割过程,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开头两句,诗人通过菊花与桃李的对比,呈现出春夏交替的画面,深刻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作的紧迫感。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用“多病经旬不出门”表达了自己因病无法参与收割的无奈,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腰镰刈熟趁晴归”一句,展示了农民在晴天抓紧时间收割的紧迫感,而“明朝雨来麦沾泥”则预示了自然的不确定性,暗示着农耕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风险。结尾两句则转向晚稻的插秧,表现出一种连绵不绝的农耕生活,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土地的依赖。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流畅,充分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与对自然的感悟,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在繁忙的农事生活中所体现出的勤劳与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菊花”和“桃李”分别象征什么?
A. 秋天与冬天
B. 春天与夏天
C. 夏天与秋天
“明朝雨来麦沾泥”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农事的风险
C. 对天气的依赖
诗中“腰镰刈熟趁晴归”中的“腰镰”指的是什么?
A. 锄头
B. 镰刀
C. 铲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