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洛中作

《洛中作》

时间: 2025-05-04 03:31:47

诗句

元和天子昔平戎,惆怅金舆尚未通。

尽日洛桥闲处看,秋风时节上阳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47

原文展示:

元和天子昔平戎,惆怅金舆尚未通。
尽日洛桥闲处看,秋风时节上阳宫。

白话文翻译:

昔日元和年间,天子曾经平定边疆,
如今我还在这里惆怅,金舆(皇帝的车驾)尚未到达。
我整日闲坐在洛桥上观看,
在这秋风萧瑟的时节,遥望上阳宫(皇宫)。

注释:

  • 元和:指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是唐宪宗时期。
  • 天子:指皇帝。
  • 平戎:指平定边疆的战争,通常是指对外敌的征伐。
  • 金舆:古代皇帝的车驾,象征皇权。
  • 洛桥:指洛阳的桥,可能是指洛阳的一座著名桥梁。
  • 上阳宫:唐代的一座宫殿,位于洛阳。

典故解析:

  • 元和:该诗提到的元和年间是唐宪宗时期,正值国家安定,诗人借此反映对国家局势的感慨。
  • 洛阳:作为唐代的一个重要城市,代表着繁华与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景阳,号清源,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晚年生活在中唐。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感慨,作品多涉及对时局的思考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洛中作》创作于张祜晚年,正值他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洛阳作为古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洛中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提到“元和天子昔平戎”,不仅回顾了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更暗示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失落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辉煌似乎已经消失,诗人坐在洛桥,无所事事,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无奈。接着,诗人用“尽日洛桥闲处看”描述了自己的闲适,却隐藏着一种无所归属的孤独感。最后一句“秋风时节上阳宫”则将时空转移到秋季,象征着凋零与变化,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惆怅的情绪。整首诗在清雅的自然描写中透着深沉的历史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历史、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首句分析:“元和天子昔平戎”,展示了历史的回忆,体现了对盛世的怀念。
  • 次句分析:“惆怅金舆尚未通”,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落感,金舆未通象征着皇权和希望尚未到来。
  • 第三句分析:“尽日洛桥闲处看”,描绘了诗人静谧的生活状态,同时暗含内心的惆怅。
  • 最后一句分析:“秋风时节上阳宫”,将自然季节与历史背景结合,产生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秋风、洛桥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凋零与思考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不安,折射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洛桥:代表着古都的文化底蕴,承载了历史的变迁。
  • 上阳宫: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诗人对其的遥望反映了对现实的渴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元和”指的是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2. “金舆”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皇帝的车驾
    C. 诗人的心情
    D. 一种食物

  3. 诗中提到的“洛桥”指的是哪个城市的桥? A. 长安
    B. 洛阳
    C. 南京
    D. 北京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惆怅。
  2. 杜甫《春望》:以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为主题,展现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玉楼春 与郑介夫 愁倚阑令 洞仙歌 破阵子 阮郎归·来时红日弄窗纱 踏莎行 更漏子 其四 减字木兰花 生查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借意 曲曲弯弯 包含掠的成语 工字旁的字 包含苯的词语有哪些 止字旁的字 貌恭 博弈犹贤 辩难 包含跳的成语 脉动电流 扶余海外 比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顾头不顾尾 十全十美 阜字旁的字 睡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