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4:01
题小松
作者:张祜 〔唐代〕
何处劚云烟,新移此馆前。
碧姿尘不染,清影露长鲜。
耸地心才直,凌云操未全。
可悲人自老,何日是千年。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哪里可以找到那云烟缭绕的地方?这是新移到我这里的松树,放在这座小馆前。它那碧绿的姿态不沾一点尘埃,清幽的影子在露水中显得格外鲜亮。松树耸立在大地上,心性却是如此直爽,虽然它的凌云之志尚未完全展现。可悲的是人总会老去,难道什么时候才能如这松树般长存千年呢?”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坚韧、长寿,与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产生了共鸣。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容,唐代诗人,生活在中晚唐时期。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山水、松竹等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居住的小馆前,松树的移植使其产生了对自然及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长寿的向往。
《题小松》表现了诗人对松树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开头的“何处劚云烟,新移此馆前”用问句引出对松树的关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悠闲与思考。松树的“碧姿尘不染”,不仅描绘了其清新的外形,也象征着一种高洁的品格,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接着“耸地心才直,凌云操未全”两句,强调了松树的挺拔与志向,表达了诗人对松树品格的赞赏,暗示着人应有的志向与追求。然而,最后两句“可悲人自老,何日是千年”则转入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长生的向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全诗情感更加丰富。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松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品德的赞美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碧姿尘不染”的意思是?
A. 松树的姿态苍白
B. 松树的姿态清新
C. 松树的姿态丑陋
D. 松树的姿态普通
“何日是千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长生的向往
B. 对松树的喜爱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提到的“清影露长鲜”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松树的影子
B. 露水的清澈
C. 诗人的思考
D. 自然的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