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6:29
寄河南杜少尹
作者: 温庭筠
十载归来鬓未凋,
玳簪珠履见常僚。
岂关名利分荣路,
自有才华作庆霄。
鸟影参差经上苑,
骑声断续过中桥。
夕阳亭畔山如画,
应念田歌正寂寥。
我离开家乡十年,回到这里,头发依然没有变白;
佩戴着华丽的玳瑁簪子,穿着珠光宝气的鞋子,仍然见到我的同事。
这与名利并无关系,不在于权势和财富的分配,
我自有才华来庆祝人生的高峰。
鸟影在上苑穿梭,
骑马的声音断断续续地经过中桥。
夕阳下,亭边的山如同画卷一般,
应当记起田间的歌声正是寂寥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古典典故,但通过诗人的生活经历及对名利的看法,反映出唐代士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青青子,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其作品多描绘爱情、乡愁和人生哲理,风格细腻、优雅。
创作背景:
《寄河南杜少尹》创作于温庭筠归乡期间,表达了他对同僚的思念,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温庭筠在《寄河南杜少尹》中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开头两句“十载归来鬓未凋,玳簪珠履见常僚”展示了他虽经历了十年的时光,依旧保持风采,体现出一种不受岁月侵蚀的自信。接下来的两句则表明,诗人不在名利的追逐中,而是自信地依靠自己的才华来享受人生的成就。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鸟影参差经上苑”和“夕阳亭畔山如画”,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美感,带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应念田歌正寂寥”则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完美结合,使整首诗更具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个人才华的肯定与对名利的淡薄,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十载”指的是多少年?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什么?
“夕阳亭畔山如画”中的“如画”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温庭筠的《寄河南杜少尹》与李白的《庐山谣》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但温庭筠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河南杜少尹》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