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6:19
在昔志四海,所遇非一途。
朝以言悟主,夕即被金朱。
于兹亦未几,用直升云衢。
台分东西属,御史从子除。
天马日千里,岂并局促驹。
朔北遏乱萌,褒嘉赐玺书。
乃衣汉使绣,威誉倾国都。
借问世上荣,万国与此殊。
明朝归洛阳,聊且饯高车。
亭堠况非远,春郊无疾驱。
在过去,我的志向遍及四海,遇到的事情并不止一条路。早晨对君主的开导,晚上就得受金朱的封赏。如今也不久,已直奔云霄。台阶分为东西,御史的职务由子孙继承。天马日行千里,难道比不上局促的小马。北方阻止了叛乱的萌芽,封爵和赐予的玺书都在此。于是我穿上汉使的绣衣,威望和声誉倾倒了国都。请问世间的荣华,哪个国家能与此相比?明天归洛阳,就暂且饯行高车。亭子和驿站距离并不远,春天的郊外没有疾行的烦恼。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江洲,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政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担任官职期间,反映了他对仕途的感慨与思索,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个人荣华的思考,同时也带有一丝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梅尧臣的《运使刘察院因按历归西京拜省》以清晰的结构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官场的独特见解。诗中描绘了他作为一个官员,面对朝堂之事的复杂与荣华的短暂,表现了对权力的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首联通过“志四海”与“非一途”对比,展现了追求理想的决心。而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对朝廷生活的细腻刻画,揭示出权力与责任的辩证关系。诗人用“天马日千里”的比喻,表现了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也映射出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联,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归乡的渴望,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世事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我价值的探讨。
在昔志四海,所遇非一途。
过去我志向广泛,经历的事情不止一条路。
朝以言悟主,夕即被金朱。
早上对君主的劝解,晚上就得到金银的奖励。
于兹亦未几,用直升云衢。
现在也没过多久,已经直达高位。
台分东西属,御史从子除。
官职分东西,御史的职务由子孙继承。
天马日千里,岂并局促驹。
天马能日行千里,难道比得上小马的局促?
朔北遏乱萌,褒嘉赐玺书。
北方阻止了叛乱的萌芽,获得了奖励和封书。
乃衣汉使绣,威誉倾国都。
穿上汉使的绣衣,威望倾倒了整个国都。
借问世上荣,万国与此殊。
请问世间的荣华,有哪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明朝归洛阳,聊且饯高车。
明天我将归洛阳,暂且为高车饯行。
亭堠况非远,春郊无疾驱。
驿站并不远,春天的郊外没有急行的烦恼。
诗歌通过个人的仕途经历,反映了对荣华富贵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传递出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天马”象征什么?
A. 速度
B. 权力
C. 忍耐
D. 知识
诗人明天将归何地?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南京
诗中的“金朱”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官职
C. 封赏
D.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