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0:44
今日何不乐,振策登高山。
深林仰无见,藤蔓阴以繁。
鼪鼯绕树啼,黄鹄空飞翻。
揽辔向西北,思欲赴昆崙。
琼楼十二重,豹虎夹陛阍。
青鸟去何之,谁向王母言。
徘徊岁华晚,感激生愁怨。
今天为什么不快乐呢?我骑上马儿去登高山。
深林中仰望却无所见,藤蔓繁茂阴影遮蔽。
鼪鼯在树上鸣叫,黄鹄在空中翻飞。
我驾着马向西北,想要去昆仑山。
那十二重的琼楼,豹虎守卫在门前。
青鸟飞向何方,谁去告诉王母呢?
徘徊在岁月的晚景,感慨激动生出愁怨。
刘基(字伯温),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因其卓越的才华和对国家的贡献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他的诗词作品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游仙九首》是刘基在晚年时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仙境的向往与思考。此诗特别表现了他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今日何不乐”开篇,直接引出作者内心的疑惑和不满,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理想境界的渴望。诗中描绘了高山、深林、鸟兽等自然景象,透过这些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的向往。尤其是“思欲赴昆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心中理想的仙境,昆仑山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长生与不朽,代表着追求理想与超越现实的决心。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徘徊岁华晚,感激生愁怨”则展现了一种无奈和忧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这种情感的转折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邃,引人深思,体现了诗人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整首诗表现了刘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人生的哲学思考。在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个人情感,突出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的复杂关系。
诗中提到的“黄鹄”代表什么?
“思欲赴昆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刘基的《游仙九首》与李白的《庐山谣》均以自然为背景,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刘基更加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渴望,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自我情感的宣泄。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具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