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夏中即事

《夏中即事》

时间: 2025-05-02 14:09:04

诗句

重梅过了犹悭雨,幸有南薰在以槐。

燕子亦於贫者薄,今年全不见飞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9:04

原文展示:

重梅过了犹悭雨,幸有南薰在以槐。燕子亦於贫者薄,今年全不见飞来。

白话文翻译:

梅花的花期已经过去,依然渴望着雨水,幸好有南风带来了槐树的香气。燕子也在贫瘠的地方显得稀少,今年完全没有看到它们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梅:指梅花的盛开期。
  • 犹悭:仍然渴望或期待。
  • 南薰:南方的风,带来温暖和香气。
  • :槐树,常用来象征夏日的气息。
  • 燕子:指燕子这种鸟类,常常与春夏季节相伴。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提到的梅花、槐树和燕子皆为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春夏的景象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季,正值梅花凋谢,诗人感受到季节变迁带来的失落与期待,并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夏中即事》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诗。诗中通过“重梅过了犹悭雨”写出了作者对梅花的留恋,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惋惜。梅花的花期已经过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而“犹悭雨”则表明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雨水象征着生机和希望。接着,诗人转向了“南薰”,用南风的温暖和槐树的香气来调和失落的情绪,表现出一种对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视。

而“燕子亦於贫者薄,今年全不见飞来”则进一步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春天的怀念。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回归,但今年却没有出现,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失落与萧瑟。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迁,也让人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与生命中的无常。

整首诗意境清新却又带有淡淡的忧伤,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细腻情感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梅过了犹悭雨:梅花的花期已经过去,诗人仍然渴望雨水的滋润。
  • 幸有南薰在以槐:南风带来了槐树的香气,给人以慰藉。
  • 燕子亦於贫者薄:燕子在贫瘠的环境中显得稀少,寓意生活的困境。
  • 今年全不见飞来:今年燕子没有出现,增添了孤寂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重梅”与“南薰”,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燕子的缺席被赋予了人情的冷漠,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生命中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美好与短暂,代表逝去的时光。
  • 南风:象征温暖与希望,带来生活的细微美好。
  • 燕子:象征春天与生机,代表着失落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重梅过了犹悭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梅花的怀念
    b) 对雨水的渴望
    c) 对夏天的喜爱
    d) a和b都对

  2. “燕子亦於贫者薄”中的“贫者”指的是? a) 贫穷的人
    b) 贫瘠的环境
    c) 贫弱的生命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俞桂的《夏中即事》和杜甫的《春望》,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描写季节变迁时所表达的情感差异,俞桂更倾向于细腻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对国事的忧虑与悲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教程》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黄鹤楼歌 郡王阁端午帖子 狎鸥亭诗 春游 寿春郡王阁春帖子 赠海州使君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感兴 送益州同理张殿丞 二月昭州奏正月一日设醮上玉皇表烧钱次有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犬字旁的字 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败鳞残甲 斗鸡走马 摧毁廓清 兼业 衣绣昼行 倾惑 包含倪的词语有哪些 蟠螭纹 舟兵 旧话重提 月字旁的字 繁祉 麥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