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1:42
独贤从是出荒城,下马携筇上石层。
幽洞寻花疑阮肇,断崖长啸想孙登。
欲超浮世挂冠绂,未决重云抚剑棱。
经雨晓烟寒索寞,顺风樵叟震碐磳。
山形春到添高秀,瀑溜冰消转沸腾。
行有流移携襁褓,坐看憔悴拾薪蒸。
素餐每愧斯民病,改作常为法吏绳。
官小责轻须自慰,得逢佳处几人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走出荒凉的城市,带着竹杖走上石阶,探索幽深的洞穴,寻觅花朵,思念阮籍的高风亮节;在悬崖上长啸,想起了孙登的壮志。诗人渴望超脱尘世,舍弃官职,但尚未决定就像云雾缠绕着剑刃。经历了雨水和晨雾,感到寒冷和孤寂,顺着风,听到樵夫的斧声。春天来临,山势更加高耸秀美,瀑布的冰雪融化,水流翻腾。行走在路上,背着襁褓,坐下来时看到憔悴的身影在拾柴蒸饭。每次吃饭都感到对百姓疾苦的愧疚,转而常常成为法吏的枷锁。官位虽小,责任轻微,仍需自我安慰,能在佳处相遇的人又有多少呢?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深受苏轼的影响,主张诗词应反映自然和人生哲理,强调个人的情感和自然的融合。
此诗写于黄庭坚出游期间,表露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腐败的无奈。他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浮世的超脱追求。
黄庭坚的《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山水诗。诗的开头以“独贤从是出荒城”自问自答,带有一丝孤独和无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的阮籍和孙登,都是追求志趣高洁的典范,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行走与静坐,浮世与隐逸,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尤其是“欲超浮世挂冠绂,未决重云抚剑棱”,诗人想要超脱尘世的束缚,却又被现实的重重阻碍所困扰。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将视线转向社会底层,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尤其是“素餐每愧斯民病”一句,直接揭示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此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像“山形春到添高秀”,“瀑溜冰消转沸腾”,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壮志。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情感的流露上,都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围绕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浮世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
诗中提到的“阮肇”是哪个朝代的著名文学家?
A. 汉代
B. 唐代
C. 晋代
D. 宋代
诗人渴望超脱的是什么?
A. 官职
B. 家庭
C. 朋友
D. 财富
“素餐每愧斯民病”中的“民”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普通百姓
C. 政府官员
D. 自己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