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3:09
不趋吏部曹中版,且鱠高沙湖里鱼。
虽无季子六国印,要读田郎万卷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拒绝,表示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宁愿在湖边享受美味的鱼。虽然没有像季子那样的权势地位,但我仍然渴望读书求知,积累丰富的学识。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是苏轼的弟子,诗歌风格独特,常以豪放和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失望与对学问的追求。宋代社会风气趋向于重视功名利禄,黄庭坚选择了逃避这种风气,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黄庭坚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开头两句通过“不趋吏部”的坚决态度,展示了他对权力的拒绝。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诱惑与压力,黄庭坚却选择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诗中提到的“高沙湖里鱼”则映射出他向往的田园生活,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虽无季子六国印”,表明他虽然没有显赫的地位,但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学识与内涵。这种对于知识的重视,反映了他人文精神的追求,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展现出黄庭坚的个性与追求,对后世的文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强调了追求知识与精神自由的重要性,批判了追逐权利与功名的社会风气。
诗词测试:
黄庭坚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季子”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黄庭坚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黄庭坚则侧重于内心的追求与价值观的表达。两者都呈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风格与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