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3:44
渔家傲 其五
作者: 夏言 〔明代〕
春日江头风雨霁。
喜看晴日朝慵睡。
饭后扶筇江路细。
还寻醉。
浊醪不负邻翁意。
溪上远烟笼草际。
柴门一径穿苍桧。
窗外月明林影碎。
人不寐。
山童度曲声清丽。
春天的江边风雨过后,
欢喜地看着晴天,早上舒服地睡觉。
吃过饭后,拄着拐杖在细小的江路上漫步。
还想去寻觅醉意,
浊酒不辜负邻翁的情意。
溪边远处的烟雾笼罩着草丛,
柴门的小路穿过苍翠的桧树。
窗外的明月照着林间影子破碎。
人睡不着,
山童在岸边唱着清丽的曲子。
夏言(1482-1548),明代诗人,字季言,号紫阳山人。生于福建,仕途不顺,却以诗名留世。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此诗作于春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在经历了风雨之后,享受宁静的江边生活,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渔家傲 其五》展现了诗人在春日江边闲适生活的情景,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开篇以“春日江头风雨霁”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风雨过后,万物复苏,清新的空气充盈着周围。第二句“喜看晴日朝慵睡”则透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清晨,诗人宁愿选择懒洋洋地享受生活,而非忙碌。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吃过饭后,拄着筇杖在江边漫步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悠然自得。“还寻醉”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浊醪不负邻翁意”,不仅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也暗示了诗人对乡间生活的喜爱。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溪上远烟笼草际”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而“柴门一径穿苍桧”则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亲近和自然。最后几句“窗外月明林影碎,人不寐”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无法入眠的情绪,伴随着“山童度曲声清丽”,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美好的生活场景。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交融,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春日江头风雨霁:春天的江边,雨后的天气清新明朗。
喜看晴日朝慵睡:欣喜地看着晴天,早晨懒洋洋地睡觉。
饭后扶筇江路细:吃过饭后,拄着竹杖在细小的江路上漫步。
还寻醉:继续寻找醉意,想要享受生活的乐趣。
浊醪不负邻翁意:浑浊的酒并未辜负邻居老者的情意。
溪上远烟笼草际:远处的烟雾笼罩着草丛,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柴门一径穿苍桧:小路穿过苍翠的桧树,展现了乡村的恬静。
窗外月明林影碎:窗外明月照耀,林中的影子显得碎片般散落。
人不寐:人无法入睡,表现出一种思绪的纷扰。
山童度曲声清丽:山里的孩子在岸边唱着清丽的曲子,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以及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浊醪”指的是什么?
诗人选择在春日江头做什么?
“山童度曲声清丽”中的“度曲”指的是什么?